近日,記者了解到,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聚焦追趕超越,加強創新驅動,深化國企改革,2017年集團經營效益大幅增長,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75億元,同比增長2.7%,實現利稅41.6億元,同比增長28.5%,實現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71%,為全省追趕超越貢獻了有色力量。
據了解,陜西有色集團創立于2000年10月,是一家以國有資產運營、產權管理以及有色金屬資源開發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具有自主開發國內外有色金屬資源的實力,工業生產和科研力量雄厚,是中國有色金屬品種最多、產業鏈最完整的綜合生產企業之一。近年來,陜西有色集團把深化改革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推動力,扎實推進改革改制,加快企業內部整合以及對外合作,同時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布局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升級,形成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穩步推進改革
探索“有色模式”
近年來,陜西有色把深化改革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推動力,加快內部整合以及對外合作,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目前,集團擁有36家權屬企業,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36位,中國制造企業500強第55位,連續多年穩居全國有色金屬行業前8強。
陜西有色集團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和智慧,統籌推進各項改革,截至去年底,全面超額完成省國資委下達的年度改革目標。2017年,陜西有色集團“壓減”企業15戶,完成23戶工廠制企業公司制改革,“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正式協議簽訂率達到97%。提前完成金堆城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年度任務,創造出“大物業公司”管理模式,為全國此項改革試點探索了一條有效路徑,得到國務院國資委有關領導的肯定,有望在全國形成“有色模式”、“有色路徑”。
強化科技創新
構建發展新引擎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近年來,陜西有色集團始終堅持 “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統籌科技資源,依托金鉬、寶鈦和地礦集團的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3個博士后工作站,形成了“一個基地、三個中心、六個工作站”高端創新平臺群。同時以點連線,以線帶面,打造了9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發展30個企業研發中心,科研力量不斷壯大??萍紕撔轮?ldquo;追趕超越”取得積極成效,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據了解,2017年陜西有色集團投入科研資金14.7億元,完成科技項目162項,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省部級獎11項,申報專利115項、獲得授權76項。集團公司參與攻關的頁巖釩行業全過程污染防治短流程清潔生產技術,解決了石煤濕法提釩工藝廢水量大、氨氮超標等問題,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鉬合金燃料棒管材與棒材研制項目通過驗收,實現了核反應堆事故容錯燃料包殼材料的突破;繼成功研制我國首臺4500米潛水器載人球艙后,10000米潛水器載人球艙研制生產取得階段性進展。
依據產業特點及優勢,陜西有色集團在鉬、鈦、釩、光伏四個重點產業領域,布局了一批市場前景好、利潤空間大、附加值高的系列產品研發項目,率先建成了國內第一條硅烷氣、粒狀硅和西門子高純硅生產線等一批重點項目,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形成企業未來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踐行綠色發展
擔當社會責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陜西有色集團歷來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在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通過關停落后產能、改進廢氣、廢水的處理工藝等多種方式減少污染排放,推進節能減排項目建設,提高工藝技術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實現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轉變,為生態、社會和企業的協調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據介紹,陜西有色集團在鉛金屬高價位時期,關閉了運行多年的陜西有色礦山公司和漢中鋅業公司共8萬噸/年粗鉛冶煉產能,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8600噸。近年來,堅持對尾礦庫和廢石場進行生態恢復治理,先后有230畝農田經過復墾恢復交付當地村民耕種,做到水土保持與經濟效益相結合。
同時,陜西有色集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陜西省渭南五縣一區及寶雞千陽脫貧攻堅。作為省國資系統扶貧合力團團長單位,集團公司出資3億元分別與當地政府組建了渭南、千陽兩個產業扶貧公司,按照“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充分發揮資金、管理、技術、人才等優勢,高效有力推進產業扶貧和“兩聯一包”精準扶貧,整體規劃、統籌推進產業扶貧項目,盡快釋放扶貧產業項目帶動效應,帶動700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原文鏈接:http://ehsb.hsw.cn/shtml/hsb/20180420/68288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