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路生梅搬進佳縣黑龍廟拐177號。一孔舊窯洞,一間小廚房,就算是安了家。直到今天,路生梅依舊住在這里。多年來,生活簡樸的她沒怎么添置家具,但各種醫學書籍,從剛到佳縣時的半皮箱,增加到了幾書架。
火炕邊的寫字臺上,《兒科查房手冊》和800多頁的《中國兒科專家經驗文集》已被路生梅翻到褶皺發黃,封皮的邊兒也殘缺破損。治病救人,路生梅愛了一輩子、鉆了一輩子,也干了一輩子。
病患群眾的貼心人
今年3月1日晚,一位抱著孩子的年輕母親到路生梅家里。“路大夫,快給看看吧,孩子今兒開始發燒了,咋辦呀!”當這位年輕母親得知路生梅剛從西安回來,甚至還沒來得及坐下喝口水時,有些不好意思。
路生梅二話沒說,拿起聽診器就進入工作狀態。這個聽診器,路生梅走到哪就帶到哪,已成了她的隨身物品。
送走了病人,路生梅才開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她說:“都是抱著孩子來看病的,我不給看能行嗎?”
在路生梅曾經的同事、鄰居成醫蓮的印象里,“路大夫走路可快了,像跑一樣,只要有患兒家長求助,她隨叫隨到!”成醫蓮說:“有一年除夕夜,一個8歲的孩子得了重癥,送到縣醫院救治。當晚的值班大夫并不是路生梅,但她聞訊后,還是趕了過來參與搶救,還在病床旁守護了一整夜。”
“我剛來醫院的時候,這里沒有分科。人家只聽說是北京來的大夫,就覺得你什么病都能看?!睋飞分v,在佳縣醫療條件還十分落后的年代,北京來的她一下子成了當地群眾眼中的“大專家”。群眾紛紛找她醫治各種疾病,硬是把一個兒科醫生“逼”成了全科醫生。
最初的幾年,路生梅為了掌握更多的醫療技術,每天下班后,都要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學到深夜,經常是第二天起床后才發現,自己臉上被煤油燈熏出了一道道黑印。
經過幾年努力,路生梅不但掌握了婦產科、皮膚科等類別的醫療技術,還自學了針灸,成了響當當的醫療骨干。
崇高醫德代代傳
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佳縣人民醫院依舊沒有兒科。
1983年,從北京協和醫院學習歸來的路生梅,將先進的管理經驗帶回了佳縣。在她的主持下,佳縣人民醫院終于有了獨立的兒科科室。
作為佳縣人民醫院的首任兒科主任,路生梅在其他兒科醫生眼中特別嚴厲。她要求科室醫生必須熟記患兒情況,帶頭一天3次查房。她還經常對年輕大夫們的治療方案和判斷進行總結、點評,發現問題毫不留情。
但在患兒眼中,路生梅是溫柔的。碰到哭鬧的孩子,路生梅會拿出玩具哄他們。被路生梅接診的患兒,總會心滿意足地得到一些好吃的。
武艷是現任佳縣人民醫院兒科主任。盡管在她入職那年路生梅剛好退休,但她仍覺得路生梅是自己的老師。她說:“雖然路大夫退休了,但這么多年來,她堅持在醫院為病人義診。每逢路大夫義診,科室里的年輕人都會輪流在她身邊跟著學。平時遇到重癥病人,我們也會請路大夫來會診。我甚至帶過病人到她家里會診?!?
在武艷眼中,路生梅為佳縣人民醫院留下的不只是一個完備的兒科科室,更多的是崇高的醫德:“直到現在,路大夫還經常拉著我的手囑咐‘一定把兒科醫生隊伍建設好,不能亂用抗生素,不能收病人紅包……’”
半世醫者仁愛心
路生梅活潑、熱情,但她的眼淚,卻藏在不為人知的角落。
1979年的一個晚上,路生梅值夜班。一名肝癌晚期患者、一名老年心臟病患者和一名患肺結核的青年,在短短幾個小時內相繼去世。40多年過去了,每當回憶起那一夜,路生梅依舊會心痛地皺起眉頭。
“對于醫生來說,每個患者去世,我們的心情都非常沉重。那天晚上,接二連三的患者病逝給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甭飞酚浀?,那位患肺結核的青年因肺部有一個很大的洞,咳起來就血流不止。
那天,平日在病人面前始終沉著冷靜的路生梅再也忍不住了,一個人躲進房間里大哭了一場。
佳縣人民醫院兒科成立后,路生梅也哭過。那時,她在救治一個剛出生不到3個月的男嬰?;純阂虔d攣性咳嗽,不斷有痰卡在他細小的嗓子里。路生梅反復吸、不停摳,從8時男嬰入院,到18時這個小生命離開人世,她一共參與搶救30多次。
孩子的母親悲痛欲絕,小心翼翼地用被子包裹好孩子遺體后,忽然跪到地上,向所有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表達謝意。那一跪,讓路生梅和在場的醫生護士再也控制不住情緒,紛紛落了淚。
多年來,為了及時救治患兒,路生梅從來不關手機。不管誰要她的電話號碼,她都會告知。只要有人打來電話,她都接,沒接上的肯定回撥。她說:“有些事可以緩緩、可以彌補,但治療病人有‘黃金期’,萬一是急病,更是一點都不能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