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肩負著怎樣的新使命,其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又該如何推進?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 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給出了明確的方向指引和路徑安排?!兑庖姟肥窃凇渡鐣庞皿w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成功收官后的關鍵節點發布的,是指導“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頂層設計,對于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迄今已經走過了23年的發展歷程。經過前15年的實踐探索,2014年6月,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首個重要頂層設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發布實施,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在此期間,我們在一些基礎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重要進展,不僅全面推行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建成了一大批信用基礎設施,實現了全國范圍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而且在運用信用理念、方法和工具創新經濟社會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譬如,通過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等措施成功解決了“法院判決執行難”問題,市場監管、海關、稅收等領域探索出了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等。此外,各地區各部門還在信用便民惠企、信用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探索,開展了一系列的“信易+”“信易貸”等創新實踐??傮w而言,這個階段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然,毋庸諱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也存在著法治建設滯后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49號)發布為標志,我國社會信用體系進入到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2021年底,為加強涉企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1〕52號),標志著社會信用體系下一步的應用重點將向金融和經濟領域傾斜。剛剛發布的《意見》進一步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置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來考慮,強調信用要與國民經濟體系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發揮信用在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基礎和保障作用。這既是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過往成功經驗的充分肯定,也為未來一個時期更好地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
二、以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促進國民經濟循環高效暢通
正如《意見》開篇所言,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供需有效銜接的重要保障,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堅實基礎,是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國民經濟循環高效暢通、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制約國民經濟運行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基本都可以找到其背后信用缺失的原因,也都可以找到其對應的信用解決方案。
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內大循環是主體,因此,《意見》第二部分“以健全的信用機制暢通國內大循環”是文件著墨最多的內容。按照從研發、生產、流通、分配到消費的經濟循環邏輯,文件分別從科研誠信和知識產權保護、質量和品牌信用、流通分配信用、誠信消費和投資環境、生態環保信用和各類主體信用等六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具體措施。應該說,目前我們在國內大循環中面臨的問題相對較多,其中一些問題帶有典型的發展階段特色。如科研誠信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直接關系到我國創新發展戰略的實施,沒有完善的信用機制保障,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沒有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市場主體創新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也很難吸引高水平的企業、技術和人才。
《意見》第三部分圍繞“以良好的信用環境支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展開,分別從進出口、國際雙向投資和對外合作,以及參與信用領域的國際治理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措施。2021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9.1萬億元人民幣,5年蟬聯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但我國多數出口產品附加值不高,部分企業品牌質量意識不強,低價同質化競爭嚴重,外貿企業合規經營面臨較大挑戰。加強信用建設可以營造更好的國際貿易環境,助力外貿企業轉型升級和合規經營,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邁進。
《意見》第四部分“以堅實的信用基礎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對當前穩增長、防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然而長期以來,由于信息不對稱普遍存在,我國中小微市場主體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資本市場不發達也與誠信建設滯后有直接關系。與此同時,金融是信用交易最活躍、信用風險最大的領域,如何充分發揮信用在金融風險識別、監測、管理、處置等環節的作用,建立健全“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的風險防范化解機制非常關鍵。
《意見》第五部分圍繞“以有效的信用監管和信用服務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強調了健全信用基礎設施、創新信用監管、培育專業信用服務機構和加強誠信文化建設等方面內容。這既是對已有信用建設的成功做法在更多領域加以推廣規劃了路徑,也是對之前信用建設存在的短板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還對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和誠信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三、以高質量的信用建設賦能國民經濟、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全球經濟復蘇前景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我國雖然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繼續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但同時也面臨著供給沖擊、需求收縮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此背景下,理應大力釋放信用紅利,讓社會信用體系為穩增長、促改革和防風險作出應有的貢獻?!兑庖姟穲猿謫栴}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要求積極探索創新,進一步發揮信用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風險的重要作用,為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保障。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一切市場交易行為都是建立在信任和信用基礎上的,沒有信用就沒有交易,也就沒有經濟發展。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可以有效降低市場交易風險、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擴大交易規模,從而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全球國際貿易結算中信用交易比例已達到90%以上,我國企業信用銷售的比例也在80%左右,即使在消費領域,信用交易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但是,信用交易是把雙刃劍,它不僅可以擴大交易規模,也會帶來信用風險。近年來,我國企業應收賬款規模持續增長,賬款回收期不斷延長,對企業的資金周轉形成了巨大壓力,疫情發生后使得問題變得更加突出。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1年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余額為6.99萬億元,到2021年末增長到18.87萬億元,相較2011年末增長了170%;從賬款回收期看,2011年為29.8天,到2021年延長到了49.5天,凈增加了19.7天。相較于大企業,中小企業在供應鏈體系內處于弱勢地位,缺乏話語權,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應收賬款被拖欠情況。目前我們已經進入到信用經濟時代,類似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賬款拖欠這樣的經濟循環堵點、難點和痛點問題,迫切需要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來破解,也惟其如此,新發展格局才能加快形成。
可以預見,隨著《意見》的貫徹落實,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在自身高質量發展中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從而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韓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