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寶平(左三)到寶鈦集團指導科技創新工作。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鄒武裝(左三)到金鉬集團指導復工復產工作。
陜西有色天瑞硅材料公司電子級高純硅烷氣儲罐。
陜西有色金鉬集團金鉬股份研制的國內首塊OLED用G6代高端鉬靶材。
陜西有色寶鈦集團研制的萬米級載人潛水器鈦合金載人球艙。
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陜西有色金屬集團),作為陜西有色金屬產業的龍頭企業,在我省乃至國家工業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多家下屬子公司——金鉬集團、寶鈦集團、西北地礦集團、榆林新材料等企業,也都是行業翹楚。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自2000年成立以來,始終將創新放在首位,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不斷加大有色金屬行業基礎技術研究和關鍵材料研發力度,夯實產業技術基礎,為我國航空、航天、艦船等高端制造業領域源源不斷地提供著高技術含量的材料。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通過堅持不懈地技術創新,為提升民族工業大國重器的自主化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不斷注入活力。
20年的時間,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間。然而,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卻牢牢把握住了這20年的寶貴發展時間,砥礪奮進、勵精圖治、改革攻堅、頑強拼搏,書寫了一部充滿機遇與挑戰、拼搏與奉獻的創業史。
數字最有說服力:2000年,陜西有色金屬集團資產總額47.5億元,年營業收入15.1億元,當年實現利稅總額1.28億元。至2019年,該集團資產總額達到1399.3億元,年營業收入1371.3億元,當年實現利稅總額46.8億元。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已成為以國有資本投資及產權管理和有色金屬資源開發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正以全新姿態擔當起新時代國資國企改革攻堅排頭兵重任,勇當時代弄潮兒,朝著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邁進。
保持高速增長 收獲累累碩果
20年風雨兼程,20年春華秋實。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的前身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公司、陜西省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2000年10月,隨著國家有色金屬工業的屬地化管理,陜西省人民政府在下放的中央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了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2003年,省政府將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全省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試點企業,進一步規范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于2004年2月,重新組建了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6月,集團被省政府確定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單位。
目前,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擁有權屬二級企業30家,國內A股上市公司3家(金鉬股份、寶鈦股份、寶色股份),新三板上市公司1家(中科納米公司),在職職工44838人。主要有色金屬產品中,鉬、鈦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鋁、鉛、鋅、金、銀、釩等產品在國內也占有重要地位。自成立以來,集團保持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勢頭,工業產值、營業收入、出口創匯、利稅總額等均有大幅增長,位列2019中國企業500強第137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第50位、全國有色行業第8位、陜西百強企業第3位,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稀有金屬產業優勢地位進一步鞏固,成為陜西省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盈利能力較強、具有陜西經濟特色、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型企業集團。
集團先后榮獲“十五”陜西著名國企、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全國五一勞動獎狀”“陜西省國有企業改革攻堅先進集體”、陜西省“十一五”改革發展優秀國有企業、“省屬企業高質量發展上繳稅費貢獻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打造十大產業 贏得市場先機
發展產業,必須要盯住市場,贏得市場。早在2015年1月,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提前一年實現了十大園區、百萬噸產量、千億元有色的“十二五”發展目標。目前,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已經形成具有規模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十大產業集群。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鉬產業規模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擁有包括鉬采礦、選礦、冶煉、化工及金屬產品在內全球唯一完整的鉬產業鏈條,鉬精礦年產能5萬噸。權屬企業金鉬集團是中國鉬行業標準制定者、“中國鉬業之都”,旗下上市公司金鉬股份是我國首家A股上市鉬專業生產商,產量占全國市場份額26%、世界份額11%。產業逐步向高端鉬化工、鉬金屬產品深加工領域拓展,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鉬系列產品專業供應商,引領中國鉬工業發展。
作為我國最大的以鈦及鈦合金為主的專業化稀有金屬生產科研基地,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權屬企業寶鈦集團是世界第三、亞洲規模最大的鈦材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突破2萬噸,擁有兩家上市公司,被譽為“中國鈦城”,是中國鈦及鈦合金國標、國軍標、行標的主要制定者,為我國第一顆氫彈、第一艘核潛艇、第一顆軟著陸衛星、4500米深潛器載人球艙及C919國產大飛機等大國重器的研制作出了貢獻。
作為陜西省重點建設項目,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充分利用當地煤炭資源,實現能源與載能產業有機結合,成功挺進煤電鋁產業。先后在榆林建成全國首條煤電鋁及運銷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在銅川建成第二條煤電鋁產業鏈主體項目,形成每年920萬噸煤炭、210億度發電量、90萬噸電解鋁產能,在銅川董家河工業園帶動了50萬噸鋁深加工產業集群,躋身全國鋁行業前十強。
集團擁有亞洲最大的單一釩礦生產基地,集釩礦開采、選礦、冶煉和釩系列高端產品開發及生產于一體,建成高度集中的釩產業鏈條,年處理礦石量近100萬噸,大力發展氮化釩、釩金屬和全釩液流儲能電池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新能源產品,推進工業化生產。集團目前處于國內石煤提釩行業領先地位,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石煤提釩及釩精深加工企業。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是我國重要的鉛鋅生產企業,鉛鋅金屬資源儲量159.68萬噸,電解鉛年產能6萬噸,電解鋅年產能60萬噸,硫酸年產能110萬噸,白銀年產能40噸,鉛+鋅綜合產能全國第一。BYXY牌和秦鋅牌鋅錠被認定為陜西省名牌產品、上海期貨交易所交割品牌。
集團重點依托權屬企業陜西黃金集團,形成集黃金資源勘探、開發、深加工及貴金屬提純和工藝品制造為一體的黃金產業體系。在陜西鳳縣、山陽縣,甘肅康縣、禮縣等地擁有四方金礦、夏家店金礦、龍頭溝金礦、何家巖金礦等10個金礦,總計控制黃金儲量近80噸,可年產黃金2噸,在國內黃金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協同高效的全產業鏈。具備黃金交易業務全資質牌照,持續創新黃金產品營銷,黃金產量、銷售產值及利稅穩步增長。
集團重點依托權屬冶礦集團,形成錳礦資源跨區域發展格局,具備鐵錳產業采選冶一體化生產能力,可年產錳礦石20萬噸、鐵精粉20萬噸、硅鈣合金4萬噸、電解錳1萬噸。目前,擁有鐵礦資源量約4億噸,伴生錳礦石約1400萬噸、二氧化鈦約77萬噸。擁有西北地區最大的優質碳酸錳和陜西最大的褐錳礦生產基地,在國內和巴西建有電解錳生產企業。
集團進軍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總投資200億元的晶體硅及光伏產業板塊重點依托天瑞硅材料,在榆林佳縣與美國REC公司合作,引進全球領先的電子級多晶硅、電子級硅烷氣和粒狀多晶硅生產技術,建成年產1.9萬噸粒狀多晶硅、300噸電子級多晶硅、充裝量500噸/年的高純電子級硅烷氣的硅材料生產線。電子級多晶硅和高純電子級硅烷氣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集團勘探、勘察、設計和工程建設產業,重點依托權屬企業西北地礦集團、西安勘察設計院,發揮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以及資質全、業務廣、產業多元化、綜合實力強的特點,搶抓城鎮化和“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努力開發境內外兩個市場,把礦產資源勘探的方向調整到國內資源大省和“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五國和東南亞地區,推動資源勘探開發利用上新臺階;拓展總承包及建設+運營業務,開展境內外工程承包,推進資源開發利用、科技創新、技術服務和營業收入邁上新臺階。
集團貿易物流產業,重點依托陜西有色貿易公司,形成南北兩個貿易中心:北以西安為中心,輻射西北、華北地區;南以上海為中心,輻射“長三角”及西南地區。融合國際貿易供應鏈,打通境內外貿易物流渠道,具備供應鏈綜合服務、倉儲物流、進出口業務、貨運代理等大型商貿物流能力,年營業收入近500億元,成為商品貿易、倉儲物流、信息服務于一體的現代供應鏈管理服務商。
激發人才活力 實現創新驅動
企業要實現創新發展,僅僅擁有人才還遠遠不夠,必須要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建立人才數據庫,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不斷激發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實現“人盡其才,悉用其力”,形成尊重、關愛、滋養人才的土壤,為企業積蓄強大的發展后勁。
集團在職職工4483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1424人(高級1930人,中級3658人),科技活動人員8732人,科技活動人員占職工總人數的19.5%。研發人員3220人,擁有三秦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42名,其中三秦學者3人,陜西省科技新星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0人,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
集團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高端創新平臺,擁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基地)40個,全面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目前,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擁有國家級平臺9個:博士后工作站3個,企業技術中心2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礦產地質測試中心1個。省級科研平臺1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重點實驗室3個,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博士后創新基地1個。企業級科技創新平臺15個。擁有科技創新成果,授權專利722項,軟件著作權7項,主持或參與制(修)訂標準453項,科技成果1000余項,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勵5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136項。近年來,集團聚焦產業發展前沿和高端尖端技術,科研創新取得豐碩成果。由寶鈦集團成功研制的萬米級載人潛水器鈦合金載人球艙,是目前世界上空間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全海深載人艙。金鉬集團開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縫薄壁鉬管,關鍵制備技術獲得國家專利15項,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生產的鉬金屬球形粉各種理化指標均達到國內一流水平。五洲礦業自主研發的含釩99.95%以上的高品質單質釩,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
強化黨建引領 勇擔社會責任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強黨建、嚴紀律、促發展,圍繞生產經營抓黨建,凝聚發展合力,激發運營活力,提供堅強的政治、思想和組織保障,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集團黨委現有基層黨組織661個,其中,黨委60個,黨總支43個,黨支部558個,在職黨員9100余人。集團公司以黨建帶工建、帶團建,積極發揮工會、女工委和共青團組織的作用,打造職工“溫馨的家”,做好女工“娘家人”,做青年員工的“知心人”,凝聚全員合力,共建“有色家園”,用黨的建設引領改革發展,以發展成效檢驗黨的建設。
國有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與生俱來的使命。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扎實推進產業扶貧、“兩聯一包”精準扶貧、移民搬遷易地扶貧,千方百計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引導貧困群眾自覺“造血強身”,做到了真扶貧、扶真貧,體現了國有企業的政治擔當和政治自覺,有力助推渭南五縣一區及寶雞千陽縣經濟發展和產業集群的形成,如期實現整體脫貧摘帽。
2012年以來,集團直接投入并帶動社會資金1600萬元開展駐村聯戶“兩聯一包”精準扶貧;2017年,集團牽頭組建渭南合力產業扶貧有限公司和陜西有色千陽產業扶貧有限公司,投入資金4.225億元建設產業扶貧項目22個,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8624戶。2017年—2019年集團連續三年被評為“陜西省助力脫貧攻堅優秀企業”。
集團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通過開展多種愛心捐助活動,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及時援助災區人民,組建志愿者服務團隊為駐地周邊群眾提供便民服務,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先后投入資金5338萬元援助西藏阿里地區,投入5000萬元援建勉縣災區,向青海玉樹災區和陜南災區捐款3500萬元,提供啟動周轉資金75億元支持陜南移民搬遷工作,向省慈善協會社會扶貧網捐贈400萬元,向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捐贈200萬元。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將切實維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將此視為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的一部分,自覺把“清潔生產、綠色發展”經營理念貫穿于生產經營全過程,按照“一企一策、分類施策”的原則,加快生態保護修復。近十年累計投入資金54億元,先后建成5座國家級綠色礦山,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綠色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轉變,實現礦區環境生態化、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和礦區社區和諧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四大保衛戰,實現公司運營與環境、社會的和諧共生。
2020年,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一手嚴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有序組織復工復產,切實做到目標不變、任務不減、標準不降,在做好疫情防控、保護職工健康安全的同時,盡最大努力保障生產平穩運行,實現了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今天,站在新的起點,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為新的起跑線開啟新的征程,充分發揮主業優勢,積極退出非主業領域,多措并舉處置低效無效資產,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隱患,推動產業板塊化發展,改革改制不斷深入,發展質量顯著提升,整體工作穩中有進,催生發展新動能,推進企業治理現代化,朝著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闊步前進。
(原文鏈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10/21/content_738752.html)
【責任編輯:王新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