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報》10月20日訊:從渭水走來,向未來奔去。
盛夏的古都陳倉,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猶如一塊鑲嵌在三秦大地上的巨大翡翠。寶雞西北有色717總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717總隊公司”),正如翡翠頂端一同串起的明珠,歷經歲月磨洗而熠熠生輝。
掩映在綠水青山中的二里河礦業公司
多年來,717總隊公司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大地質”發展思路,加強對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技術的研究和引進,推進工藝流程技術改造,扎實做好生態保護與生產經營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以綠色礦山建設助力高質量發展,一幅風景獨好的綠色畫卷徐徐展開。
綠色映底蘊 山水見初心
2020年4月,牛背梁。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強調,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作為西北有色地礦集團旗下的重點國有地勘單位,717總隊公司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用近半個世紀的艱辛努力換來了豐碩的綠色發展成果,也折射出秦嶺地區從開發到保護的全過程。
1972年,717總隊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秉承和發揚地質“三光榮、四特別”精神,立足鳳太地區,肩負起寶雞秦嶺山區勘探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重任,為國家礦產資源儲備及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他們堅持地質立隊、礦業強隊、商貿興隊發展戰略,相繼建成多座鉛鋅、金、釩礦山,多項地質找礦成果榮獲省部級表彰獎勵,2012年被原國土資源部評為“模范地勘單位”,2013年獲得“全國百強地質隊”榮譽稱號。
天賜好物,綠水青山無數;鐘靈毓秀,物華天寶盡有。717總隊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大自然的饋贈,生態文明的永續傳承呼喚企業有所作為。他們認真貫徹落實《陜西省秦嶺生態保護條例》,以兩大支柱產業——地質勘查、礦業開發為試點,蹚出了一條既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又具有企業稟賦特點的綠色轉型之路。
在被問及“國有企業的初心是什么”時,717總隊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趙文軍回答:“初心就是一頭裝著守護人民群眾對優質環境、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頭裝著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和使命。”
護綠水青山 美地礦生態
堅持新發展理念,處理好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放在壓倒性位置,廓清發展之路,扛鼎保護“中央水塔”之責——717總隊公司的一舉一動都在展現新時代地勘人的新作為。
綠色勘查是地勘轉型發展的陽光之路。
“鉆探作業結束后,通過對平臺拆除、現場油料、垃圾清運,再進行平整覆土、補種草籽,只需兩年的努力,草的長勢就能達到預期,起到固土護坡的效果。”2020年8月,記者在鳳縣銀母寺外圍鉛鋅銅礦普查項目組了解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情況時,施工單位滔滔不絕地介紹到。
一直以來,717總隊公司始終把好項目勘查設計源頭關,在勘查設計中編制綠色勘查章節,對施工涉及的環境影響因素進行辨識,并制定環保措施,保證了施工現場對生態環境的最小擾動,實現地勘作業由傳統的“先破壞,后治理”向“少破壞,少治理”甚至“不破壞,不治理”轉變。同時,加大與科研院所合作,引進“廣域電磁法”“頻譜激電法”等深地探礦技術,在陜西鳳太礦集區進行示范應用,提高了預測靶區的精準度;購置先進的測繪、鉆探工程設備,實現工作效率和環境保護工作雙提升;在鉆探工程施工中,嚴格按照《綠色勘查指南》,減少探槽、淺井、淺坑等對地表的破壞,盡量縮減施工鉆機平臺占地面積,減少甚至不使用柴油機發電設備,對現場垃圾進行集中回收處置;勘查結束后,種草復綠,將生態環境影響降到了最低。
站在曾經施工過的場地上,望著綠油油的小草在山間堅韌地生長,讓人心里深感欣慰。
綠色礦山建設是717總隊公司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任務和重大舉措,是轉變礦業發展方式、實現礦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新形勢下,他們堅持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資源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統一的綠色礦業發展新模式,下屬3家礦山企業在綠色礦山建設上均取得了顯著成績。
寶雞西北有色二里河礦業有限公司是全國有色地勘系統建立的第一家規范化礦山企業。自2012年被原國土資源部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以來,該公司大力實施礦區生態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對尾礦庫、地表渣場覆土復綠,利用井下采空區建設井下渣場,建成選廠除塵系統和尾礦庫回水循環利用系統,使“三廢”得到有效治理;加強資源綜合利用,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合作開展預控頂爆力運搬房柱空場法采礦方法研究,有效提高了礦石資源綜合利用率。2015年,該公司被正式授予國家級綠色礦山。
陜西震奧鼎盛礦業有限公司于2017年全面啟動綠色礦山建設工作。該公司堅持走高標準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先后投資200余萬元對地表渣場、尾礦庫開展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投資800萬元實施煤改電工程,建成了工業廢水循環回用系統、氣箱脈沖袋式除塵系統、井下廢石膠結充填系統,提高了資源回采率,實現井下廢石零外排;正在試驗開展的“鉛鋅硫自然PH值浮選工業試驗”已取得重大進展。2019年,該公司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
陜西華源礦業有限公司坐擁國內規模最大的單一沉積型釩礦。在選礦工藝方面,該公司采用強酸浸出提釩工藝,直接避免了傳統焙烤工藝的酸性廢氣排放;投資1000余萬元建成氨氮廢水處理系統,實現廢水全閉路循環利用,成為全國沉積型釩礦第一個廢水零排放企業,同時年可副產硫酸銨4000噸,創造收入200余萬元。該公司與長沙礦山研究院合作開展的全尾砂膠結充填實驗系統已進入建設階段,建成后將實現尾砂無害化入井充填,實現采空區治理與回采率雙提高。目前,該公司已完成國家級綠色礦山遴選材料的申報工作,力爭2020年遴選入庫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
強調綠色,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追求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717總隊公司用行動印證了這一點。
發展無止境 綠色謀未來
奮進在新時代的浩蕩春風里,綠色發展的美好前景已呈現在遠山近水中。
面對逆全球化趨勢和國內疫情防控、經濟復蘇等新形勢新任務,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審時度勢,提出了“聚焦主業、多業并舉、雙輪驅動、跨越發展”的發展戰略和“立足秦嶺、跳出秦嶺”的戰略舉措。717總隊公司認真領會、主動作為,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有色金屬行業形勢低迷等嚴峻挑戰,聚焦綠色發展,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三秦人特有的品質奮戰猶酣,收獲了豐厚回報:新技術、新工藝得到廣泛應用,井下廢石膠結充填技術、無人遙控鏟運技術、選礦DCS自動化技術先后落戶,公司技術力量顯著提升;鉛鋅采礦回收率大于85%,礦粉選礦回收率大于90%,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先后承攬的陜西省鳳太礦集區找礦預測、青海柴達木地區找礦遠景調查、青海省德令哈市瑪尼特地區金礦調查等多個國家重點項目,既為公司帶來了豐厚利潤,又提升了公司知名度,717品牌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生態優先不辭遠,綠色發展試新聲。多年來,717總隊公司恪守綠色發展理念,一代接著一代干,從秦嶺礦產資源的“開發者”到生態環境“保護者”,從“立足秦嶺”到“跳出秦嶺”,以矯健的步伐向著綠色地勘、健康地勘、和諧地勘、現代地勘的目標邁進;以寬廣的眼界視野、開放的姿態,從這片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樞紐之地再出發,在歷史與未來的融合中,生動演繹了秦嶺生態保護“辯證法”,書寫了一幅產業添綠、發展加速的新畫卷。
(原文鏈接:http://www.zgkyb.com/news/20201020_64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