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至18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礦產勘查技術指導中心)主辦的陜西省山陽礦集區找礦研討會在陜西商洛成功舉行。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交流陜西山陽礦集區找礦最新成果,研討礦集區礦產調查及深部找礦預測的有效理論方法與技術。
會議旨在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向地球深部進軍”的重要指示,落實以“一核兩深三系”為主體的自然資源重大科技創新戰略,提升地勘單位技術人員深部找礦能力和水平,促進礦產勘查向深部擴展。自然資源部找礦專家指導組組長王瑞江,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宗起、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副調研員張智義,及來自全國地質科研院所、地勘單位及陜西省、商洛市的有關領導和專家,自然資源部礦產勘查技術指導中心、“礦集區礦產調查及深部找礦預測”項目各課題組負責人及相關技術人員共計70余人參加研討會。
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秦西社出席會議并講話。
18日上午,張智義在開幕式的致辭中回顧了近年來陜西省重要找礦成果,分析了地勘行業發展現狀,對山陽礦集區深部找礦工作寄予殷切期望。秦西社代表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向長期以來給予集團大力支持的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省自然資源廳表示衷心感謝,同時表示,將集全集團之力繼續做好山陽礦集區深部找礦工作,為我國有色金屬資源勘查開發作出更大貢獻。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有關技術人員詳細匯報了山陽礦集區礦產調查及深部找礦工作進展。
隨后,與會人員兵分兩路,分別驅車前往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山陽秦鼎公司夏家店金釩礦和山陽池溝銅鉬多金屬礦區,進行實地野外考察。大家徒步走山道、越小溪,下坑道、進礦點,察看礦石樣本、典型巖心,暢談思路心得,互表真知灼見,為山陽礦集區深部找礦“把脈”“指路”。
18日上午,會議組織開展了學術交流,與會專家傾囊相授,精彩紛呈。王宗起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劉家軍、王功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克章、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唐菊興、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教授級高工王瑞廷等6位專家,分別圍繞重點勘查區新一輪找礦規劃、秦嶺金-多金屬礦床分布與成礦規律、大數據挖掘與人工智能、典型斑巖銅礦床、西藏主要成礦帶銅金礦床勘查現狀、山陽-柞水礦集區成礦規律等內容,進行了深入講解與分析,為山陽礦集區找礦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
在交流討論環節,與會人員結合專家講授內容及山陽礦集區找礦工作實際進行深入研討。項目具體實施者結合實際提問題、談困惑,在座專家學者有問必答講經驗、提建議,思想火花激烈碰撞。
據了解,山陽礦集區地處秦嶺南麓,是陜西省重要的整裝勘查區,也是陜西有色集團及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最重要的找礦勘查基地之一。陜西有色集團在此建成了大型石煤型釩礦(五洲礦業),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經濟效益最好的金礦(夏家店金釩礦)以及龍頭溝金礦、山陽秦金礦業公司等多個成熟礦山也先后在此建成,該區已成為地礦集團當前主要打造的多金屬礦產資源基地之一。
近年來,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堅持“聚焦主業、雙輪驅動、多業并舉、跨越發展”的發展戰略,實施“立足秦嶺、跳出秦嶺”的戰略舉措,始終將地質工作作為發展的立足點,并集中核心要素,不斷培育地質工作新動力,優化礦產開發新格局。自2017年起,該集團積極參與全國重要礦集區找礦預測項目,在山陽礦集區以夏家店金釩礦和池溝銅鉬多金屬礦區為重點開展深部找礦預測評價。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和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下,加大該區金、銅礦的深部勘查力度,在成礦理論、找礦方法、勘查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和突破,實現了新類型、新礦種、新地區等重要找礦發現,是近年來我國東秦嶺多金屬找礦重大進展之一。得益于此,山陽地區有望成為我國重要的金、銅、釩、銀、鈷等多金屬資源基地,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價值。
兩天的會議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緊湊高效,會議充分肯定了山陽礦集區上一階段的工作成績,分析了問題和不足,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為下一步找礦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必將開啟山陽礦集區深部找礦新篇章。
(原文鏈接:https://paper.cnmn.com.cn/Content.aspx?id=161979&q=4485&v=6)
【責任編輯:王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