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考察提出了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地質礦產資源研發機構,西安西北有色地質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的領導下,科學謀劃“聚焦主業、雙輪驅動、多業并舉、跨越發展”戰略,以“立足秦嶺、跳出秦嶺”為舉措,著眼廣闊的國內國際市場,謀求價值鏈全面提升,通過地質礦產勘查及方法研究、巖石礦物及有機分析測試、選冶工藝試驗、遙感技術應用、微量元素檢測分析儀器及應用技術研發,向智慧型、高科型、創新型企業不斷邁進。
發揮核心優勢 提升創新績效
創新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靈魂和生命線。經過60多年的發展,研究院公司擁有國土資源部頒發的固體礦產勘查、遙感地質調查、巖礦鑒定、巖礦測試、選冶試驗五大甲級資質,完成各類科研項目千余項,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百余項,成功入庫“陜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公司憑借雄厚的產業發展基礎、科研和人才隊伍優勢,積極開拓市場,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深耕測試產業。研究院公司敏銳捕捉環保政策帶來的市場變化,投資1000萬元新建全國有色地質行業最大的運營有機實驗室,完成了由傳統地質、金屬元素檢測向有機、水、油煙檢測等民生環境領域轉型,可分析農產品、巖石礦物、土壤、水等無機和有機類樣品86類、1500項,每年可向社會提供260萬個數據。
堅持“選冶并舉、理工兼行”轉型升級理念,研究院公司在濕法冶金、選礦流程在線自控和新藥劑研發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技術成果。其中,完成了從工業廢料中回收利用石榴石的自主研發、產品定級及銷售;以S0N5501藥劑為基礎,與選礦藥劑生產廠家合作,還利用選冶優勢先后承攬了6項國外試驗項目。截至目前,公司完成各類選礦試驗研究項目600多項,建成了日處理礦石5~20噸的中試基地,技術成果應用到了國內外50余座礦山選廠。
加大核心技術研究 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公司堅持把核心技術突破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引擎,自2018年至今,劃撥經費1541萬元。近年來,共申報科研項目94項,承擔55項,組織申報35類科技獎57項。其中,“通用型原子熒光測汞儀”成為陜西省有色金屬學會和公司首個儀器類團體標準。目前,公司成礦系統分析理論、小秦嶺地區鉬、金礦床成礦規律、秦嶺重點成礦區帶研究、植物地球化學勘查研究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鐵帽評估技術、相態分析找礦分析法更是全國首創。公司擁有專利47項,正在進行的“高效提釩工藝研究及新型釩材料研究”“國產分析儀器研究”等應用型技術開發項目有望成為企業下一個優勢產業。
作為一家獲得陜西省科技廳、財政廳、稅務局聯合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注重加強產學研協作。先后與多家高校、科研機構搭建了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改變以前靠科技成果找市場的單向模式為市場與科技成果互動的雙向溝通。目前,研發的具有國際領先地位“四通道原子熒光光度計”已實現成果轉化;首創了國內高科技SK載金炭無氫解吸快速提金設備;“土壤自動勻漿儀”“通用型計量注射泵”等一批儀器設備正抓緊在研,其中一些儀器設備已取得了國家專利并進入試用階段。
創新體制機制 釋放發展活力
面對工業經濟大調整帶來的地質工作全面轉型,研究院公司大局著眼,持續深化改革,從頂層設計、品牌建立、制度建設、人才培養方面不斷用力,為科技創新掃清了障礙。
注重頂層設計,提升科研實力。以“大地質”為核心,公司下設地質礦產所、遙感中心、測試中心、選冶中心和研發中心,從原來單一的固體勘查擴展到集地質礦產勘查及方法研究、巖石分析測試、選冶工藝試驗、遙感技術應用、微量元素檢測以及分析儀器應用技術研發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地質礦產資源研發機構。公司通過技術服務、礦權運作、礦業開發幫助多家企業、礦山提升資源儲量、工藝指標、產能,實現綠色清潔生產。公司工程技術人才隊伍雄厚,教授級高工、高工、博士和碩士專業技術人員占50%以上,擁有各種試驗分析檢測儀器設備百臺套,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擁有五大資質和“三標”資質認可的專業研發實力。
貫徹服務理念,提升品牌形象。公司主動承擔地方科研項目。2010年,針對陜西黃金礦山精煉企業缺失現狀,公司主動輸送人才、技術,建立了陜西省境內第一家黃金精煉企業西安秦金公司;2006年成立的貞豐巖礦測試有限公司,與貴州錦豐礦業公司合作12年,共完成總收入10026.92萬元,實現利潤3978.40萬元;在貴州大山深處建設了外建實驗室,順利完成了增加收益、探索體制、鍛煉隊伍等多重任務。近3年,公司累計承擔政府項目7項,爭取政府經費1446萬元。
優化制度建設,提升創新活力。出臺一系列科技創新獎勵激勵政策,修訂績效考核辦法,明確經營指標和重點工作,實現中干薪酬與到賬收入、利潤及項目承攬、重點工作完成、擔當精神與攻堅克難情況掛鉤,實施綜合考評動態調整。拿出近80萬元用于科技成果及專項獎勵。每年進行科技創新獎勵評審,2019年僅科技類獎勵就有46項支出38萬元。近3年評選科技獎勵項目129項,先進集體10個、先進個人66人,發放獎勵資200多萬元,其中,“多目標地球化學樣品分析”項目獲得20萬元專項獎勵。
搭建創新平臺,反哺人才建設。新成立的“環境工程技術研究所”可為礦山環境保護、廢水治理進行服務,正開展的“礦山廢水凈化回用工藝研究”為承接大型環境工程項目進行預研;在鞏固原有國家土壤污染詳查項目的陜西省樣品制備中心和檢測實驗中心基礎上,成功入圍“陜西重點企業用地調查檢測實驗室”。2019年,特聘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陳德立教授為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首席科學家,合作成立了中澳土壤污染修復西北研發中心。公司成功入駐江蘇鹽城的中澳土壤污染修復與研發修復中心,共同搭建土壤分析檢測、土壤污染風險評價、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研發和土壤污染防治專業培訓平臺,合作開展污染地塊調查工作,獲得了各界一致好評。2020年,雙方再度攜手,組建成立了江蘇澳墨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為承攬大型民生地質項目做好了充分準備。發展變革中,公司一批年輕的“技術、技能、管理型”人才逐步成為主力軍,“揭榜掛帥”更是吸納有能力的機構和人才參與攻關。公司先后培養出博士4名,2人獲“陜西省科技新星”榮譽稱號,3人入庫陜西省科技業務評審專家。
在談及研究院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思路,公司總經理馮玉懷滿懷信心地說:“專注科技創新,研究院公司初心不改,將始終秉承‘科技立院,地礦強院’宗旨,聚焦戰略方向,激發成果轉化活力,實現項目增量突破,優化資源配置,培育發展新動能,爭創發展新格局,為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再立新功。”
(原文鏈接:https://paper.cnmn.com.cn/Content.aspx?id=162370&q=4493&v=8)
【責任編輯:王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