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致力于地質找礦的先行者,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權屬企業西北有色地礦集團立足陜西,輻射西北,開展礦產勘查和地質科學研究。在茫茫戈壁、巍巍秦嶺之中,一代代西北地勘人風餐露宿、篳路藍縷,取得了豐碩的地質找礦成果,為西北地區特別是陜西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
大西北廣袤千里,礦產資源豐富。1957年,相關部門從遼寧鞍山地質分局抽調部分精干力量,組建四〇七地質勘探隊,開赴大西北。隨后,便以這支隊伍為基礎,組建西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展開大規模的勘查找礦。
65年來,西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立足陜西,面向西北,輻射全國二十余省(區),共勘探評價大中小礦床140多個(其中陜西境內110多個),組織大小地質會戰10余次,獲得黑色金屬礦石儲量6億多噸,有色金屬資源量2000余萬金屬噸,貴金屬資源量近3000金屬噸,煤炭資源量80億噸,冶金輔助原料和化工原料礦石儲量7億多噸。
據不完全統計,在陜西省礦產儲量表中,由西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探明的12種金屬礦產儲量占陜西8家地勘單位探明總儲量的50%以上,提供的礦產資源 80%以上被開發利用,建成礦山企業19個,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極大地促進了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
2000年,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劃歸陜西省政府管理,并隨后加入新組建的陜西有色金屬集團。2008年,陜西省推進地勘事業單位改革,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改制為西北有色地礦集團,開啟了發展的新篇章——國內市場方面,堅持走地質礦業一體化的發展道路,經過多年不懈奮斗,已擁有各類標準化金屬礦山17座,涉及金、鉛、鋅、銅、釩五個礦種,年加工處理各類礦石300余萬噸;海外市場方面,積極“走出去”,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地質找礦工作。
能看清多遠的歷史,就能看清多遠的未來。如今,西北有色地礦集團緊緊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制定“聚焦主業、雙輪驅動、多業并舉、跨越發展”的發展戰略,提出“立足秦嶺、跳出秦嶺”的戰略舉措,正在全力加快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步伐。
——聚焦地礦主業。主業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是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是贏得未來競爭的主戰場。一是立足陜西。近五年來,積極承擔各類地質礦產勘查項目356個,投入項目經費近5億元,25個項目取得重大找礦突破和勘查成果。二是跳出秦嶺。先后赴內蒙古、貴州等地考察勘查了十余個項目,為跨越式發展尋找并購資源;優選4個項目作為可供合作開發的礦產地,正緊鑼密鼓地開展調查洽談。三是踐行綠色發展。以勘查專長深度挺進生態保護、礦山恢復治理、綠色勘查開發等領域,全方位開拓生態民生地質市場。
——強化創新驅動。近年來,堅持科技興企、人才強企、創新驅動戰略,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激活各種要素,讓創新源泉競相涌動,讓發展活力竭力展現,讓職工干事創業激情不斷迸發。一是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近五年來,實施各類科技研發項目106項,投入經費1.62億元,取得良好科研成果,尤其在地質勘查、礦業開發、貴金屬增材制造、新儀器研發等關鍵領域下足功夫。二是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制定地質找礦成果、科技創新成果、重點項目突破、有色工匠等激勵獎勵辦法,每年組織召開地質找礦、科技創新成果表彰大會,對勘查成果、創新成果、發展突破予以重獎,最大限度釋放科技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激發人才第一資源的干事創業熱情。三是加強創新平臺建設。依托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院士專家工作站、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3個研發平臺,實現資源整合、人員聚合。物化探總隊公司入選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西安匯創公司組建的陜西省貴金屬材料創新中心被認定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其創新團隊入選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名單。近五年,新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17項,榮譽6項;廳局級獎勵57項,榮譽11項。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投身新一輪行業機遇,為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原文鏈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940329/68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