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陜西鋅業有限公司指派我到千陽縣參加扶貧工作,在基層扶貧的過程中,讓我有一種生命的感動,一種暴風驟雨之后的沉淀,猶如這個季節的熾烈和熱情,這是一次靈魂的洗禮。
安坡村概況
安坡村位于千陽縣城東4公里,北靠高坡,南依千陽湖,東西呈帶狀分布,僅一條由縣城伸出的水泥公路穿村而過,安坡村386戶,1512人,耕地1554畝,產糧僅夠自給,傳統的種植業已沒有發展空間,受千陽湖是下游市、縣水源地的政策保護的限制,不倡導發展養殖業和旅游業,無其他資源開發,工業基礎薄弱,村里青壯年基本外出務工,留守的全是老弱病殘和兒童,貧困人口占到三分之一,扶貧工作難度非常大。
扶貧工作三部曲
一、帶著真情入戶摸底
首先是走訪全村106戶貧困戶。
在農村白天入戶一般是難得見到人的,青壯年要么長期外出務工,要么進縣城和周邊工地干臨時工,早出晚歸兩頭不見天,留守的老人但凡還能走動的都閑不住,忙碌在地里間苗、除草、澆水、上農肥,為瓜果搭架、掐頂、壓蔓……不知疲倦地刻寫著中國普通農民的勤勞和樸實。
白天追尋到田間地頭,點上煙很方便與村民促膝相談,嘮嘮家常,就很容易了解莊稼和林果的收成,也能問到家庭外出務工成員的收入,他們很渴望和關注黨與政府的扶貧政策,工作組會給他們盡量的多耐心解答,也能從這家打聽到那家的信息。
晚上入戶多是查看貧困戶余糧多少, 數袋數就能估計出糧食數量,核查畜禽是要進了豬圈牛舍雞欄才能數得清數量的,因為要按養殖數量給予補貼,所以一點不能馬虎,最重要的是核實“一兜底兩不愁三保障”狀況,包括存糧,還有飲水、住房、有無大病患者、是否參加合療及大病保險、就學情況等,這些都是要親眼所見或有原始憑證的。
一日午后,我們來到三組張俊讓(女,65歲)家,剛進院子,張俊讓一邊拿小木凳讓我們坐,一邊眼淚刷刷而下,花白的頭發有些凌亂,拉住支書的手瞬間泣不成聲,癱坐到臺階哽咽:“我今年這四畝小麥可咋收割呀?”扶著她靠墻坐下后,我的神經頓時繃緊,看看院子干凈整潔,廂房里一輛遮蓋的摩托還是半新,想必家境不太差呀,第一書記絮絮安慰她收麥就不用擔心了,有工作組負責,并當即表態他就是這家的幫扶人,以后要進城要買油鹽醬醋全由他代辦,有啥困難可隨時聯系他,并把聯系電話號碼寫到紙上壓到電視機下。
走出張俊讓家老遠后我才問明白,張俊讓家是今年正月間因命案一夜間失去了兒子、孫子,兒媳受不了打擊已離家出走再無音訊,一個好端端的家瞬間僅剩老太太一個人,幾天內頭發全白,生活的信念受到動搖。扶貧先扶志,幫人用真情,第一書記3天上門一次,噓寒問暖,幫忙干農活,協助辦理成五保戶,張俊讓在屋里窩了三個月后,終于愿意走出家門了。
我們工作組3人和村支書(這兒村支書和主任一肩挑)用了10個白天8個晚上走訪了全村106戶貧困戶,第一書記說他的煙癮大了一倍,原來一天一包,這十來天每天抽兩包,嘴角上火起泡,眼圈發黑。工作組老張因忙喝不上水,咽炎又犯了,只好靠草珊瑚含片支撐著,老婆也從縣城來看他兩次了,他的手機微信運動顯示每天步行在三萬步以上,連續十天被圈子評為冠軍,腰上的皮帶已系到最里邊的眼。
至此我才明白,千陽縣扶貧大會上縣委書記何玲講的:扶貧攻堅就是再造的一個紅旗渠工程,是要載入史冊的。
二、依靠群眾扎實工作
扶貧工作的落腳點是群眾滿意,每步工作都要讓群眾知情和監督。入戶摸清了情況后就要建檔立卡、數據清洗,是否達到貧困戶的標準不僅要計算人均年收入,看是否達到3015元的標準,而且還要用九條紅線對照檢查,更重要的是群眾評議和監督。
召集村民小組評議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要提前兩三天下去通知,開會時間多選擇在晚上,好不容易到會人數夠了,會場上各種聲音都有,有咨詢政策的,有說牢騷話的,有發泄情緒的,有不滿收入核算的等等,支書制止后才能讓安靜些,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和村干部的管理藝術還真不好駕馭會場秩序,正式開會后宣傳政策要細心,聽取呼聲要要耐心,解答疑惑不能煩心,對村民評議統計要高效,公布結果要透明果斷,公示結果還要上報審批。
會上有村民反映一組的貧困戶張某的兒子在縣城蓮花小區買商品房了;三組貧困戶尚某前幾天摔跤后殘疾了,兒子也關了在寶雞的火鍋店回來專門照顧老人了。收集到這些信息都要逐一搞個水落石出,第二天工作組就兵分兩路,一路去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和蓮花小區核實房屋買賣手續,一路到尚某家了解病情,協助辦理殘疾鑒定等。前者查無實據還以清白,后者核實為新增貧困戶。
讓群眾參與,受群眾監督,依靠群眾是扶貧工作的基礎。
三、真抓實干 切實幫扶
安坡村的自然狀況和地理位置決定了扶貧困難大,工作組和村委會多次討論,深思熟慮后打算跳出思維圈子,準備搞項目搭載扶貧、在勞務輸出上下功夫。
第一書記與村支書5次進城尋找縣上引進的高科技企業談協議做項目搭載,7天內30多次跑進縣、鎮18個部門和單位,申請到搭載啟動資金58.8萬元,這個項目可幫助84戶扶貧戶連續五年內每年每戶可有490元分紅。
村支書爭取到吉利集團“吉時”雨幫扶項目,給全村17名在校大中專學生申報了資助費17萬元,并為15個學生簽約就業意向書,解決了這些家庭的后顧之憂。
工作組第一書記3次開車拉來住建局領導和負責干部,實地查看11戶貧困戶的危房現狀,住建局領導同意盡快向上級申請今年提前實施異地搬遷政策,這11戶貧困家庭有望每人享受2.5萬元政策補貼,幫助他們早日搬進新房,安居樂業。
一點體會
通過在安坡村一個月的扶貧工作,我對這場消滅貧困的“戰爭”有了發至靈魂深處的認識和體會:
同在藍天白云下,青山綠水懷抱中,新農村洋房外,還有一部分因病、殘、天災、人禍、無文化無技術而蓋不起房,讀不起書,吃飯穿衣靠救濟的兄弟姐妹,他們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空巢老人無助的眼神,失學兒童渴望的目光,中年漢子因貧窮取不上媳婦而自卑的神情,漆黑低矮的土房里身患疾病,每天等著干部來敲門的五保戶……他們有權利和我們同呼吸共命運,我們有義務伸出雙手,拉他們一把,扶他們一程。
一批基層扶貧干部連續奮戰,5+2,白加黑地東奔西訪,他們沉下身子,挽起褲子,擼起袖子,帶領貧困戶開辟出了脫貧致富的光輝大道,釋放了一種由來已久的堅強不屈和無私無畏的精神力量,相信,在他們的帶動下,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曠日持久的扶貧攻堅戰,創造世界上又一個“中國奇跡”。
在此借用圣賢名句拼詩一首與扶貧同志共勉:
但愿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入山林。
扶貧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