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秦嶺腹地的歷史名城商州,改革春潮涌動,掀起了興辦工業的熱潮。陜西商洛冶煉廠作為陜西省“七五”重點建設項目開工建設。33年一路走來,演繹了艱苦創業的發展之路,書寫了改革奮進的華麗篇章。
秦嶺深處、商山腹地、丹水之畔的商州,是一塊文人謀道、武人屯兵、藏龍臥虎、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這里坐落著一家年產電解鋅20萬噸、工業硫酸30萬噸、年營業收入超過140億元、利稅超億元的現代化鋅冶煉企業——陜西鋅業有限公司。
在改革中崛起 在改革中壯大
陜西鋅業有限公司是陜西國有企業改革改制的典型范例。企業成立于1998年12月,其前身為陜西商洛冶煉廠,始建于1986年,屬陜西省“七五”重點建設和扶貧項目,原設計規模為年產電解鋅8000噸、硫酸12000噸,1989年12月建成投產,是西北地區最早的一家濕法煉鋅企業。在當時,也是商洛地區最大的龍頭企業,被譽為“秦嶺深處的一顆明珠”。當時,一群煉鋅人,在摸爬滾打中摸索出一條生產經營之道,連續8年“八大步”,但怎么也飛躍不過虧損的“龍門”,煉鋅人很苦悶,一籌莫展。怎么辦?在改革中崛起,決不能在改革中倒下!
經過一番研判,陜西鋅業人理清了思路,究其因:企業產品單一、工藝落后、規模小、成本高,沒有自有礦山,原料來源受限,加之資本結構極不合理,工廠建設投資和流動資金幾乎全部靠銀行貸款,承擔巨額利息,瀕臨倒閉,資產負債率高達125%。如不改變現狀,只有死路一條。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精神和黨的十五大為企業改革改制指明了方向。
1998年春節過后不久,在陜西省政府和商洛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7家股東共同出資2000萬元,于1998年12月在西安注冊組建了陜西鋅業有限公司,對商洛冶煉廠實行了“零資產收購式兼并”。1999年1月,在陜西省有色工業管理局主持下,簽署了《兼并商洛冶煉廠協議書》。兼并后,企業名稱為“陜西鋅業有限公司商洛煉鋅廠”。改制使企業煥發了活力。《商洛日報》在當時頭版刊登專題文章“一把改革火,燒開四壺水”,盛贊了企業改革的突出成效。
一把改革火 怎么燒開四壺水
一是當年改制,當年見效。煉鋅廠在辦理新的工商注冊登記、資產移交手續、重新與銀行簽訂貸款合同和轉貸協議后,已走上按時還本付息的正常軌道。陜西鋅業投入3600萬元,對鋅冶煉系統進行技術改造,并擴大生產規模1萬噸,基本解決了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和生產規模小這兩大難題,使企業的負債率降至77.94%,減少了47.06%。改制中,員工全部接收留用,做到了邊改制、邊生產、邊技改,從而保持了生產的連續性和職工隊伍的穩定。全廠職工生產熱情空前高漲,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1999年公司產量、產值、質量、效益均創歷史紀錄,年產鋅錠11603噸,硫酸17331噸,產值1.0168億元;銷售收入1.0441億元;單位成本下降421元;利潤308萬元;上交稅費1223萬元(其中增值稅733萬元);人均月工資494.38元,同比提高了9.4%.
二是銀行盤活了信貸資產。新企業歷史債務的減輕和國家利率政策的調整,使企業財務費用大幅減低,利息由1998年1293萬元降到1999年的356萬元。1999年銀行全額收回了企業應付利息439萬元,相應減少了銀行的虧損。同時,由于企業能夠輕裝上陣,給銀行新增信貸投放開辟了空間。這不僅為企業增添了新的活力,也為銀行優化信貨結構,增加信貨投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是投資方實現了當年投資當年回報。陜西鋅業有限公司充足的資金支持,使商洛煉鋅廠進行了技術改造,生產能力由1萬噸擴展到2萬噸。投資當年,投資方從免交的所得稅、返還的5%增值稅和商洛煉鋅廠實現的利潤中,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四是地方政府增加收益,保證了大局穩定。首先,增加了地方收入。1999年商洛煉鋅廠提供稅收948萬元,同比增加202萬元,其次,救活了商州市硫酸廠等相關企業,使這些相關企業的一大批下崗職工重新上崗就業。再次,改制后原廠900余名職工無一人下崗,為地方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陜西鋅業對商洛煉鋅廠改制的實踐,為企業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成為國有企業改革改制的典范。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雖經多次改制和技術改造,到2003年底,陜西鋅業產能也只有3萬噸電鋅,而且前后工序不配套。由于資金短缺、原料供應不上、產品銷路不暢,企業仍然擺脫不了虧損,加之債務糾紛的影響,被迫停產放假,隨時有破產風險。
在商洛市委市政府的正確決策下,2004年成功推動陜西鋅業加入陜西有色集團。加入陜西有色集團后,陜西鋅業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穩定生產、穩定工藝、穩定職工隊伍;第二步,通過技術改造使3萬噸生產能力達產達效;第三步,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經營。依靠科技進步,堅持技術改造是這個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三步走”發展思路,使企業的發展道路更加明晰。
2005年,國家發改委制定新的《鉛鋅行業準入條件》,要求鋅冶煉行業單系列產能必須達到10萬噸以上,這給陜西鋅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難得的機遇。公司決定實施10萬噸電鋅技改和10萬噸電鋅焙燒煙氣制酸項目。在項目決策時確定了三個原則,一是要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要求,二是在改造選型上要求技術一流、工藝一流、設備一流,三是要注重安全環保和節能減排。
兩項目于2006年10月開工建設,歷時兩年半,2009年5月全面建成投產。陜西鋅業10萬噸電鋅技改工程和10萬噸電鋅焙燒煙氣制酸項目的全面竣工投產,使前后工序更加協調,生產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為有效回收利用電鋅生產廢渣中10多種伴生有價金屬,經過多方考察論證、設計,2008年5月,總投資2.1億元的廢渣綜合回收生產線開工建設。該項目按照循環型、減量化、再生性的循環經濟理念,科學合理設計工藝流程,包括年產2萬噸鋅粉、10噸銀精礦的銀浮選、40千克黃金和40噸白銀的金銀冶煉、20噸電銦、3萬塊陽極板、65噸鈷、3600噸浮渣處理生產線等,至2010年9月項目全面建成投運,不僅解決了廢渣占地、環境污染、安全隱患等問題,而且變廢為寶,使資源得到綜合利用。
綜合回收項目的順利實施,使陜西鋅業每年可減排廢棄物、廢渣15萬噸,廢水33.5萬噸、利用余熱節約標煤4.68萬噸,有效保護了環境,節約了資源、能源,企業基本實現了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實現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實現了企業的科學發展、永續發展,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陜西鋅業一躍成為國內同行業產能和綜合回收能力前十強企業。
堅持科技創新 走循環發展之路
依靠科技進步、實現技術升級改造,使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煥發了生機,也使企業走上了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2007年,陜西鋅業成為商洛歷史上首個產值超10億元,納稅超億元的企業;電鋅產能從8000噸增加到20萬噸,營業收入迅速增加到近140億元,生產規模發展為企業初建期的近25倍,實現了企業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到2017年,連續14年在商洛產值第一,納稅貢獻位居前列。
堅持環保是企業的生命線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公司先后投資4000萬元開展廢水循環利用、污染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建設了一座日處理1000噸的污水處理站,淘汰了原有落后的處理設施,實現水質穩定達標和循環利用。同時建設了2套生活水一體化處理設施,實現了生活污水達標排放。實施清污分流改造,先后建設了制酸、回轉窯、鋅粉以及污水站循環水、冶煉廢水回用設施等,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年回收利用廢水10萬余噸,減少了處理費用和排放。投資5000萬元,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提升作業工況環境質量,改善區域環境。投資建設2套制酸尾氣“氧化鋅法”脫硫設施,工藝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為同行業低濃度二氧化硫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
建設花園式工廠,把廠區綠化作為檢驗環境治理的標桿。近年來累計栽種各類樹木3萬多棵,綠化面積4萬平方米,在公司周邊建設綠化帶30余畝,有效改善了環境質量,花園式工廠初步建成,陜西鋅業先后被陜西省、商洛市授予循環經濟示范企業榮譽稱號,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評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單位”。
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升級換代。一是關停建廠初落后的8000噸焙燒煙氣制酸生產線;二是投資近5000萬元建設煙氣余熱利用及發電設施,關停供熱工業鍋爐;三是投資2500萬元,對回轉窯實施富氧鼓風改造,提高了回轉窯生產效率,減少了煙氣的產生和排放;四是投資4000萬元對電解一、二系列進行改造,采用大板搭接電解新技術,析出鋅直流電單耗下降100千瓦時/噸,年節約用電600萬千瓦時;五是投資2000萬元,對熔鑄電爐進行改造,采用行業最大最先進的2000千瓦電爐,在降低熔鋅電耗的同時,實現碼錠自動化作業,提高了生產效率。
探索綜合回收,發展循環經濟。高效利用、循環利用資源是陜西鋅業面臨的主要課題,電鋅焙燒、煙氣制酸、綜合回收,在完整的工藝流程和項目配套建設中,陜西鋅業在實施大改大建的同時進行小改小革,從節能、減排、降耗抓起,始終保持企業盡可能在最低生產成本上運行。依靠科技力量,不斷攻克生產過程中的瓶頸,持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隨著科技創新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顯著提高。陜西鋅業建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專業技術人才達到300多人,初步形成功能較全、覆蓋面較廣的創新體系。
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實施科技興企戰略
為了鼓勵廣大科技人員干事創業,實施科技興企、人才興企戰略,陜西鋅業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技術人員管理聘任辦法》《關于發表科技論文的獎勵規定》等科技創新激勵政策,為技術人員發揮才能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臺、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提高了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活力。近10年來,公司受到表彰獎勵的科技成果達到40余項,專利10多項。
公司在許多關鍵技術的應用和創新方面,積極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中國恩菲工程技術公司、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西安有色金屬設計院、株冶集團、胡蘆島鋅業、豫光鋅業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同行業企業積極合作,走“產學研”結合之路,成功引進、消化吸收、合理轉化,不斷創造企業新的效益增長點。
科技進步也極大促進了工業信息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會計電算化、生產系統DCS自動控制、安全保衛監控、營銷系統信息化應用,以及網站和局域網、OA辦公系統建設,顯著提高了企業信息搜集范圍和獲取應用能力,有效支撐了企業科學決策,促進了企業高質量高效率發展。
滿懷信心向未來 改革永遠在路上
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發展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企業和陜西有色集團的骨干企業,陜西鋅業人更加堅定了改革發展的信心,決心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各級政府和陜西有色集團的帶領下,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滿懷信心、闊步前進。
展望未來,陜西鋅業將繼續總結和發揚成績,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把企業建成一個年產鋅、銅、鎘、銦、銀及其合金材料,鋅產品總量超30萬噸,綜合回收18種以上有價元素,年產值超過200億元的大型現代化有色金屬綜合冶煉企業,為陜西有色集團追趕超越增添新活力,為陜西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原文鏈接:http://paper.cnmn.com.cn/Content.aspx?id=143345&q=4138&v=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