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鉬集團,提起馮鵬發,人們都會贊不絕口。作為企業引進的清華大學工學全職博士、正高級工程師,本著對科研的熱愛,馮鵬發把對崗位的熱愛融入到血液里,十幾年如一日奮戰在鉬金屬粉末冶金和壓力加工研發一線開展技術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多項國家和陜西省科研項目(課題),開發出拉深鉬舟、旋壓鉬坩堝等10余種鉬合金制品,以及納米噴霧摻雜工藝等5項新技術,出版專著1本,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2017年榮獲金鉬集團勞動模范稱號,2018年榮獲陜西省國有企業科技創新標兵稱號,2019年入選國家科技專家庫、陜西省科技獎勵評審專家庫,并榮獲陜西有集團勞動模范稱號。
“扎根一線搞科研的老實人”
憨厚的臉龐上掛著一副金絲眼鏡,提到馮鵬發,同事們都認為他是個“扎根一線搞科研的老實人”。馮鵬發常說,“科研無止境,奮斗最幸福。我們所處的新時代,讓科研工作者有了更大的舞臺,希望我們的科研成果帶給老百姓更多實實在在的效益。”
2006年,脫產學習深造的馮鵬發剛拿到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就收到多家公司伸出的“橄欖枝”,連母校清華也挽留他留校加入導師團隊。面對北京住房和高年薪等諸多誘惑,馮鵬發毅然放棄留校任教、留京任職的高薪邀請,還帶著同為工學博士的妻子一起回到家鄉陜西,扎根亞洲最大、世界領先的鉬專業生產供應商——金鉬股份,投入材料技術研發工作。這個“有點傻”的決定,馮鵬發至今已經執著堅守了14個年頭。他說,“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不在紙面上,科研工作者只有扎根企業技術實踐一線,才能真正研究開發出解決生產實踐問題的實用型成果。”這才是馮鵬發的追求。
“骨頭斷了,實驗也不能中斷!”
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多年不懈探索中,馮鵬發承擔的項目每個研究環節都絕不輕易假手于人,力求精準把控每一個實驗數據。
鉬及鉬合金材料產品綠色生產線規劃研究,是金鉬股份響應國家綠色發展號召開展的重點項目。馮鵬發帶領研發團隊鏖戰酷暑,經過上百次實驗,終于取得設備技術參數調整的重大進展。就在這個關鍵階段,因為一次意外,馮鵬發的手腕骨折了,需要住院靜養。粉末冶金的實驗過程有些環節無法準確量化,只有較為模糊的定性描述,自己不動手、不親自觀察,肯定會影響實驗效果和進度。滿腦子都是實驗數據的馮鵬發在醫院里實在待不住,“骨頭斷了,實驗也不能中斷!”他簡單處理好手腕的骨折,第二天又出現在實驗現場。因為實驗任務繁忙,馮鵬發的手腕拖了半年才勉強恢復,這只手因此留下隱患,再也不能負重。
最終,馮鵬發帶領項目組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鉬合金納米噴霧摻雜技術,不但實現了鉬合金的清潔生產,還實現了摻雜元素的納米化均勻彌散。這項技術成果目前已在金鉬股份投入穩定生產,項目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讓中國鉬材料制造技術享譽全球”
2019年7月9日,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大規格高性能難熔金屬制品制備技術”課題組在北京舉行中期工作匯報的日子。
作為項目的課題組長,馮鵬發帶領項目組成員早早準備了技術和財務匯報資料。但就在匯報前兩天,馮鵬發無意間燙傷了左臂,燙傷點有七、八處。匯報前夕有三個課題的匯總修改、大量協調工作和協助接待工作等著他出馬,時間不等人,馮鵬發顧不得去醫院,只讓愛人簡單抹了些燙傷藥膏,纏上紗布,就乘車出發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項目匯報圓滿成功,獲得科技部高新技術研究發展中心高度評價。
會后,有項目組成員調侃他:“馮博士真講究保養,三伏天還穿這么厚的長袖衫。”這時才有人發現,馮鵬發左臂衣袖有粘濕的痕跡,翻開一看,燙傷處衣袖粘連紗布,已經從皮膚上撕不下來了。由于錯過最佳治療期,馮鵬發胳膊上留下一條2公分寬、十幾公分長的疤痕。
有人曾問馮鵬發,陜西企業的收入比北京差遠了,你回來不后悔嗎?他說,人就應該待在最需要他的地方,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中國鉬材料制造技術享譽全球”,馮鵬發說這是他的科技報國夢,他要以畢生精力繼續攻克鉬材料加工領域的前端研究課題,做一名在科技創新創效“最后一公里”的奔跑者。
【責任編輯:劉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