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數千名交通大學師生響應國家號召,告別繁華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為國家建設、為西部的文教事業奉獻出青春年華。
2017年11月,15位交大西遷老同志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信中說:“多年來在西北的奮斗,我們形成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并在代代師生中傳承弘揚。”
2017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對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2018年伊始,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再次提到西遷老教授的來信:“廣大人民群眾堅持愛國奉獻,無怨無悔,讓我感到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同時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62年來,西遷的交大師生克服重重困難,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設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學府,在交大西遷的洪流中,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筑成了“西遷精神”的豐碑……
“胸懷大局”的擔當精神
20世紀50年代,有“東方麻省理工”之稱的交通大學,從繁華的大上海遷至古城西安,在大西北的黃土地上深深地扎下根來。此次遷校,不僅僅是一次空間的轉移,其背后凝聚著交大人愛黨報國的使命擔當與服務人民的家國情懷。
“黨讓我們去哪里,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哪里有事業,哪里有愛,哪里就是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創業”……回顧交通大學西遷的歷程,西遷群體的愛國熱情仿佛就在眼前。
1955年4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遷至西安。交通大學西遷是國家調整新中國工業建設、文化發展和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舉措,影響巨大、意義深遠。1955年5月25日,時任交通大學校長的彭康向師生們公布了西遷的決定。
交通大學西遷之時,彭康已步入天命之年,卻以非凡的毅力和卓越的領導力,完成西遷使命。在對遷校問題發表意見時,他開宗明義:“我們這個多科性工業大學如何發揮作用,都要更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考慮我們學校的問題必須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合理部署來考慮”。短短數語,道出了老校長心系國家發展,為人民辦好教育的真切情懷。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他的莊嚴承諾:“要在西北扎下根來,愿盡畢生之力辦好西安交通大學?!?
這種愛國情懷體現在廣大教職員工身上也是不勝枚舉,留下許多教育后世的生動故事。
秦嶺一片白云飄,關中平原真富饒,
周秦漢唐是古都,工業重鎮在今朝;
交大西遷任務重,西安建校熱情高,
文教適應工農業,經濟建設進高潮。
1957年9月的一個早晨,陳學俊站在西安交通大學東門遠眺秦嶺,寫下了這首《遷校有感》。這一年,他和夫人帶著4個孩子乘坐第一批載有交大教師的專列,由上海來到了西安。臨行前,他將上海的兩處房產交給上海市房管部門?!凹热蝗ノ靼苍鞅秉S土地,就不要再為房子而有所牽掛,錢是身外之物,不值得去計較。”38歲的他,是交大西遷中最年輕的教授。
中國“電機之父”鐘兆琳先生,遷校時已57歲。他婉拒周恩來總理考慮他年齡比較大,夫人需臥床養病,可不必去西安的照顧,孤身一人前往西安。他的感人事跡,在西安交通大學師生中口口相傳,稱頌至今。在他的感召和帶動下,他所在系的絕大多數教師遷來西安。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就這樣,年近花甲的鐘兆琳,不辭辛勞,事必躬親,在一片荒涼的黃土地上將西安交大電機系扶上了迅猛發展的軌道,并逐漸成為國內基礎雄厚、規模較大、設備日臻完善的高校電機系。
以鐘兆琳、陳大燮為代表的一批黨外代表人士在西遷前后,旗幟鮮明擁護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堅決擁護學校黨委的決定,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體現了崇高的家國情懷,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頌歌。
鐘兆琳教授擲地有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支援西北每個教師都有責任?!标惔筵平淌跀蒯斀罔F:“遷校西安是政府的決定、祖國的號召,對國家工業建設是有很重大意義的,因此,我們要堅決響應這一號召?!壁w富鑫教授壯懷激烈:“50多歲我還算年輕,到西北有好多事可以做??!”
同以上教授一樣壯懷激烈的還有一批民主黨派代表人士,他們視黨和國家的需要高于一切,放棄了上海優越的生活工作條件,攜家帶眷,來到當時還比較艱苦的西安,立志為建設祖國大西北做貢獻。
他們以自身的艱苦奮斗,表現了與黨同心同德的高尚情操,共同鑄就了可歌可泣的“西遷精神”,是“胸懷大局”的精神寫照,是一代中國知識分子響應黨的號召為建設祖國西部而無私奉獻的壯麗凱歌。
“艱苦創業”的拼搏精神
向西,向遠方。西遷過程中,最令人動容的還是交大人在遷校、建校過程中經歷的那些艱苦奮斗、迎難而上的日子,保存的那種拼搏奮進、排除萬難的勁頭。
直到今天,83歲的潘季教授還清楚地記得,當年老一輩交大人滿懷憧憬和希望,在西去的列車上唱著歌兒興高采烈的場景?!?0多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深深吸引我的,是一種為國家建設而拼搏的火熱生活,是開拓、創造、創新所帶來的快樂。”
時光回溯到62年前,為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交通大學師生員工懷著“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壯志豪情,從黃浦江畔的大上海奔赴古都西安,斗志昂揚地投身祖國西部建設,成為西部開發的先行者。
他們中有著名的教育家、教授,也有講師、助教、管理職員、技術員,還有炊事員、理發師、花工等后勤服務人員,甚至包括醬菜廠、煤球廠的工人。
“長安好/建設待支援/十萬健兒湖海氣/吳儂軟語滿街喧/何必憶江南!”這首創作于1957年的《憶江南》道出了無數西遷交大人的心聲。而這首充滿豪情壯志的詞作者便是西遷而來的滬上名醫沈云扉,他以66歲高齡來到西安新校的小診所里為師生服務,一干就是8年。
“我已經在西安交大工作61年了,回顧遷校的那一段經歷,還是熱血沸騰。那時候大家都有一種精神,一種為了國家的富強不顧一切去奮斗的精神?!蔽鬟w教師、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謝友柏回憶說。
當時西安的條件十分艱苦:馬路不平、電燈不明、電話不靈,用水非常緊張。建校初期,野兔在校園草叢中亂跑,半夜甚至能聽到狼嚎。冬天教室僅靠一個小爐子取暖,洗臉水得到工地上去端……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大家都精神飽滿,干勁十足。
總務長任夢林作為學校后勤事務的大管家,領銜承擔新校建設任務。為了保證交大順利西遷,他所率領的交大工作組與工地建設人員必須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11萬平方米的建設任務。當時,參加施工的有2500名工人之多,他們沒日沒夜地干,每天晚上加班,過春節也只休息三天,年初四即照常施工。
據當時參加建設的基建科科長王則茂回憶說:“那年冬天特別冷,經常風雪交加,地面積雪盈尺,氣溫低達零下15℃。施工組的同志們住在工棚,與工人同吃同住,同甘共苦,沒有什么人叫苦,沒有任何埋怨。大家從不考慮個人,只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完成遷校任務,支援大西北?!?
“當年放棄個人生活優厚待遇的教授和先生們是英雄,為交大遷校默默奉獻的建設者們更是英雄?!边w校時正值青春年華的盧烈英教授說。
“無私奉獻”的標桿精神
大學之道,在于立德樹人,在于培育英才?!拔鬟w精神”最為可貴的就是體現在全體教職工身上的那種兢兢業業、工作第一的無私奉獻精神。
1956年,剛到西安的教師們顧不上休息,一下火車就忙著籌備開學。9月下旬,新學期正式開始,一切卻井井有條?!斑@就是交大人的品質,沒有因遷校而延遲一天開學,沒有因為遷校而少開一門課程,也沒有因為遷校而耽誤原定的教學和實驗計劃,堪稱那個年代的一個奇跡。”陳聽寬教授自豪地說。
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課比天大的教學理念,都高度體現了交大西遷者對其工作的熱愛以及對高等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熱忱與期待。
熱工先驅陳大燮作為遷校帶頭人之一,舍棄了大上海的優越生活環境,賣掉了在上海的房產,義無反顧偕夫人一起,首批赴西安參加建校工作。1957年,在西安部分新生入學典禮上,陳大燮說:“我是交通大學包括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的教務長,但我首先要為西安部分的學生上好課?!币幌?,堅定了大家獻身大西北的決心。
數學家張鴻,早年留學日本,遷校時任交通大學的副教務長。他從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高度來認識遷校問題,他曾說,“西北是祖國強大的工業基地,迫切需要一個專業齊全、力量強大的學校為她服務,因此應該爭取交大西遷,來支援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
黨中央和國務院發出支援大西北建設的號召后,他毅然攜病妻弱女,帶頭來到西安創業,以滿腔熱情,不分晝夜地投入到緊張繁重的建校工作中。面對主講教師嚴重不足的困難,已經多年忙于行政而離開講臺的他,重新拿起教鞭主講高等數學,在教學第一線上拼搏。
被學校授予“終身教授”的趙富鑫同樣在1956年隨校西遷,一去便扎根西安43年。他一生從事大學物理教學、研究近70年,為交大物理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建設,老交大“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教學傳統的建立,以及中國大學物理教材的編訂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據傅景?;貞洠黑w先生授課“滾瓜爛熟,無書無稿,只發講義,一邊滔滔不絕地講,一邊筆走龍蛇地寫板書,剛寫滿兩塊黑板,即聞下課鈴響,每次上課差不多都是如此,其掌控授課的時間,竟如此準確?!蓖瑫r,趙先生協同著名物理學教授裘維裕、周銘進行基礎物理課程的設計、教學和實驗改革,為交大老傳統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貢獻。
伴隨著第一批西遷人潤物無聲的感染與影響,越來越多的交大人沿著先輩走過的足跡,步履鏗鏘,足音響亮。
西安交大機械工程學院教授蔣莊德回憶西遷教授們艱苦奮斗的往事時,感嘆至今仍歷歷在目,“我的導師趙卓賢教授指導我從幾何量測量開始從事科研工作,當時他有病在身,還一直堅持認真修改我的論文;已故的屈梁生院士當時家里冬天還點著爐子,雪夜約我到家里長時間討論動態數據處理……”
“我們作為承上啟下的一代人,傳承西遷精神,就是要傳承好這些老師的精神力量和無私奉獻。我們常說不忘初心,就是要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杰出的人才,將西安交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學,這些正是我們接好接力棒,為之不斷奮斗的前進動力。”蔣莊德深情說道。
84歲高齡的西安交大退休教師胡奈賽認為,交大西遷最珍貴的是遷來了一批有思想有大愛之人,他們不僅在西遷歷史中做出巨大貢獻,更成為我們治學之路的標桿。
傳承師德,弘揚西遷,盡管1994年胡奈賽就已退休,但她現在仍然每天都到校園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上班,為青年教師搞好教學和科研出謀劃策。
電信學院院長、2017年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曉宏曾在1995年留學歸國。面對母校和多所東部高校伸出的橄欖枝,他卻毅然選擇回到當時生活和科研條件仍較為落后的西安交大從事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
“我所在的系統工程研究所,領導和老教師大部分都是西遷來的。胡保生、萬百五等老教授嚴謹、勤奮的治學態度對我影響很深。”管曉宏說,“西遷精神”首要是胸懷大局,自己選擇回來也是受老先生們的感染。
“弘揚傳統”的創新精神
沿著“西遷精神”的傳承脈絡,西安交大走出了一條求實創新、超越自我的開拓創新之路。在新時代,西安交大正以“西遷精神”的內涵實質為引領,開創和升華了新的實踐內容。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安交大更是開拓進取、銳意創新,不斷迎來發展的新機遇、創新的新模式。
2014年,西安交大正式開啟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建設。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渭河之濱,一個龐大的建筑群正在拔地而起,上百座塔吊,近萬名建設者正在打造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2020年全面投入使用后,這里將成為世界級科技中心,國家級科技成果研發轉換平臺,也將成為我國第一個沒有“圍墻”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認為,這將是交大遷校后的第二次創業?!白鳛榻逃亢完兾魇」步ǖ膰壹夗椖浚俏靼步淮舐鋵崌摇粠б宦贰蛣撔买寗影l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西安交大將大學與社會有機融合,發揮大學引領作用的積極探索?!?
同年,西安交大還發起了“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并成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得到了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已得到包括英法意及中國周邊國家40余所高校的響應。
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西安交大入選全國36所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同時,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8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建設學科。
2018年1月,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西安交通大學主持的7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數量,西安交大位居全國高校第二。
圍繞“雙一流”和“創新港”建設的這一系列改革,也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成效。
繼今年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經濟學與商學首次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學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增至14個之后,材料科學也在近期進入世界前1‰,學校進入前1‰的學科數增至兩個(工程學和材料科學)。
在上海軟科發布的“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西安交大電氣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和力學三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且進入前1%,進入學科數位列全國第5。
如今的西安交大,不僅是重要的人才庫、智力庫,更是西部地區位居前列的科教高地。這一切,都離不開那一場浩浩蕩蕩的西遷,更離不開西安交大人對“西遷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大力傳承和弘揚“西遷精神”,讓“西遷精神”永放光芒,已經內化成為西安交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精神力量和動力源泉。
“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這16字的“西遷精神”已深深厚植于百年交大的血脈之中。隨著時代的變革,歷久彌新,經久不絕。
(原文鏈接: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8/0208/c85037-2981235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