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有一種精神永遠不會失落。崇高、忠誠和無私,將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恒的追求。
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兩次進藏,歷時十載。在黨的召喚面前,在人生的選擇中,他的精神境界一次次得到升華
1993年4月4日,孔繁森告別拉薩赴阿里上任。
越野車載著他,向西急駛而去。車窗外,油畫般的高原景色一幕幕掠過:清澈的拉薩河,奔騰的雅魯藏布江,高聳的雪山,明鏡般的湖水……孔繁森熱愛西藏的山山水水,但此時卻顧不上欣賞這高原美景。伸向遠方的莽莽蒼蒼的路,多么像人生之路?;仡欉^去的路,思謀未來的路,他的心早已飛向了阿里。
孔繁森先后兩次進藏,這時已在高原工作6年。按說,他現在應該東進返鄉。然而,他卻接受了一項更艱巨的任務,驅車向西,奔赴自然條件更惡劣的地區,挑起阿里地委書記的重擔。
號稱“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高寒缺氧,氣候惡劣,而阿里又是西藏最艱苦的地區。那里平均海拔4500米,空氣中的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最低氣溫零下40多攝氏度。民主改革前,野蠻的封建農奴制嚴重束縛了當地生產力的發展,藏族群眾的生產與生活長期處于原始狀態。民主改革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阿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由于歷史和自然的原因,當地的經濟發展仍比其他地區緩慢,群眾生活仍比較貧困。那里更需要像孔繁森這樣年富力強的優秀干部。自治區領導同志征求孔繁森的意見時,他堅決而干脆地回答:“我是黨的干部,服從組織安排?!?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開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節選)
孔繁森同志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成長起來的千千萬萬個領導干部中的優秀代表。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著重學習他顧全大局、無所奉獻的堅強黨性;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公仆情懷;清正廉潔、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艱苦奮斗、知難而進的拼搏精神;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
|
像這樣的工作調動,孔繁森經歷過多次。每一次,他都把黨和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的唯一選擇。
孔繁森1944年出生在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在黨的培養教育下,他參軍、入黨,后來轉業到地方工作。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當時擔任中共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欣然赴藏。他并非不知道西藏天高地遠,并非不知道那里生活艱苦,并非不知道遠離家鄉和親人意味著什么。但他更清楚地知道,這是祖國和人民的需要,這是黨的召喚。
從踏上西藏高原那天起,孔繁森就暗下決心:把自己的一切獻給祖國這塊神圣的土地,獻給勤勞、勇敢的藏族人民。孔繁森進藏本來是作為日喀則地委宣傳部副部長選調的,報到后,區黨委見他年輕體壯、意氣風發,決定改派他到海拔4700多米的崗巴縣擔任縣委副書記。征詢他的意見,回答仍很痛快:“我年紀輕,沒問題,大不了多喘幾口粗氣。”那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開過,為了在農牧區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他親自到一個鄉試點,又把經驗在全縣推廣。在崗巴3年,他幾乎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每到一地就訪貧問苦,宣傳黨的政策,和群眾一起收割、打場、挖泥塘,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有一次,他騎馬下鄉,從馬背上摔下來,昏迷不醒。當地的藏族群眾抬著他走了30里山路,把他送到醫院搶救。當他從昏迷中醒來時,看到很多藏族群眾守護在身邊。198年,孔繁森奉調回山東離開崗巴時,藏族同胞依依不舍地含淚為他送行。
在西藏工作3年,孔繁森深深愛上了這片壯麗、神奇的高原,深深愛上了這里的藏族人民。同時,他也深深感受到當地群眾要求改變貧窮面貌的迫切愿望。回到山東后,他曾表示:“我這條命,是藏族老百姓給撿回來的。如果有機會,我愿再次踏上那片令人終生難忘的土地,去工作,去奮斗!”
光陰似箭。1988年,工作幾經調動的孔繁森已擔任聊城地區行署副專員。這時,又一次嚴峻的考驗擺在他面前。
這一年,山東省在選派進藏干部時,認為孔繁森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西藏工作的經驗,便準備讓他帶隊。組織上問他有什么困難,他還是那句話:“我是黨的干部,服從組織安排。”其實,孔繁森心里很清楚,家里確有不少困難: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如從前了;年近九旬的老母,生活已不能自理;三個孩子尚未成年,需要有人照看;妻子動過幾次大手術,體弱多病。自己一走,全家的生活重擔又要壓在妻子一人肩上。他不會忘記第一次進藏時家里的情景,里里外外都是妻子操勞。有一次,她去刨地瓜,五歲的兒子沒人照看,掉進地窖里爬不上來……孔繁森覺得對不起妻子,對不起孩子。
一天,孔繁森對妻子王慶芝說:“我帶你和孩子們到北京玩幾天吧!”妻子感到很奇怪:別說是去北京,就是在聊城,繁森也從來沒閑空陪自己和孩子們出過門,這一次是怎么了?帶著疑惑的心情,王慶芝和孩子們跟著他到了北京,游覽了天安門和長城。途中,孔繁森話里有話地對妻子說:“到了北京,就等于走遍了全國。以后我無論走到哪里就像到北京一樣,你和孩子們別牽掛。”聽了這番話,王慶芝似乎有了某種預感。從北京回到聊城后,孔繁森一直在想怎樣對妻子開口。一天夜里,他終于鼓起勇氣說:“慶芝,組織上又安排我進藏了……”話還沒說完,王慶芝的眼淚已像斷了線的珠子滾落下來。看著妻子難過的樣子,孔繁森的心里也一陣陣發酸。他動情地說:
“慶芝,我欠你的太多太多了!等從西藏回來,我一定會加倍地補償。”
“你就放心去吧”,王慶芝抽泣著說,“一個人出門在外,好好保重身子?!痹谀切┤兆永?,王慶芝一邊為丈夫收拾行裝,一邊悄悄地抹淚。要走了,孔繁森默默地站在母親面前,用手輕輕梳理著母親那稀疏的白發,然后貼在老人的耳朵旁,聲音顫抖地說:
“娘,兒又要出遠門了,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要翻好幾座山,過好多條河。”
“不去不行嗎?”年邁的母親撫摸著他的頭舍不得地問。
“不行啊,娘,咱是黨的人。”孔繁森的聲音哽咽了。
“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誤了不行。多帶些衣服、干糧,路上可別喝冷水……”
想到也許這是同年邁多病的老母親的最后一面,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感情,“撲通”跪在母親面前:“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娘,您要多保重!”說完,流著眼淚給母親深深磕了一個頭。
無情未必真豪杰。為了黨的事業,孔繁森把對家鄉、對親人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把博大無私的愛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進藏后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任職期間,他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的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鄉辦、村辦小學,為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殫精竭慮。1991年,一次車禍把他摔成了嚴重的腦震蕩,顱骨骨折,高燒昏迷。住院治療期間,一天,他得知一所學校發生了問題時,便不顧高燒未退、眼睛充血,騎著自行車趕到學?,F場處理。在他和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拉薩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從45%提高到80%。這一次,聽說孔繁森要延長在藏時間到阿里工作,有的同志勸他:你是山東的干部,已經先后兩次進藏,該吃的苦也吃了。憑你的政績和能力,回去一定可以干得更好、進步得更快。聽了這話,孔繁森的神情頓時嚴肅起來:“怎么能說我是山東的干部呢?我們共產黨員無論在哪里工作都是黨的干部。越是邊遠貧窮的地方,越需要我們為之去拼搏、奮斗、付出,否則,就有愧于黨,有愧于群眾?!?
從拉薩到阿里地委、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將近2000公里坎坷不平的路程??追鄙x開拉薩兩天后,進入阿里地區措勤縣境。藏北大草原那雄渾、壯美的景色展現在他面前:遠方,綿延起伏的雪山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壯麗,廣袤無垠的草原一直伸展到遙遠的天際。近旁,一座座用石塊壘成的瑪尼堆披掛著祈禱吉祥的五彩經幡,一堆堆高寒地帶特有的紅柳叢在陽光下像火一樣耀眼。天空,時而白云朵朵,時而烏云密布;原野,時而大雪紛飛,時而風沙彌漫……
孔繁森是一個感情豐富、興趣廣泛的人,喜愛讀書、寫詩和攝影。眼前這一切,使他激動不已。為了祖國西南邊陲這神圣的土地,多少先輩曾在這里奮斗拼搏、流血犧牲。如今,黨把自己派到這里,這是多么光榮而又艱巨的使命。一種崇高的責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孔繁森
耿耿忠心照雪山
崢嶸歲月三十年,二次出征到邊關。
踏遍荒山猶未老,歷盡千辛更知甜。
冰山愈冷情愈熱,耿耿忠心照雪山。
|
進入阿里地界,孔繁森的調查研究也開始了。當天夜里,他風塵仆仆地到達措勤縣委所在地。第二天上午,他不顧旅途勞累,召集縣委、縣政府的干部開會,聽取匯報,并結合貫徹黨的十四大會議精神,商討如何發揮當地優勢,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途徑。隨后,他又去看望和慰問駐當地的武警部隊官兵。
經過對沿途措勤、改則和革吉三個縣的實地調查,孔繁森透過這些地方貧困落后的現狀,看到了當地蘊藏的巨大優勢,即:豐富的畜產品和礦產品資源。他興奮地對同行的同志說:“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國的經濟必將進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對原材料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這對有著豐富資源的阿里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好的發展契機。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加快阿里經濟發展的步伐?!?
為了尋找阿里的發展優勢,全地區106個鄉,他跑了98個,雪域高原上留下了他的深深足跡。風雪中,他把自己的毛衣脫給一位藏族老阿媽……
孔繁森到阿里后,40多封請求調離的報告擺在了他面前。這對人才奇缺的阿里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重重心事加上高山反應,使孔繁森徹夜難眠。他索性把住在近旁的地委秘書長叫了過來。沒有電,兩人就借著手電筒微弱的光亮聊了起來。
孔繁森說:“要求調走的那些同志在阿里工作了多年,這本身就是一種奉獻?,F在,他們申請調離,主要是對阿里的前途缺乏信心。我看,問題的關鍵是要找到阿里發展的突破口。小平同志說過,發展是硬道理。只要我們用發展這個硬道理來凝聚人心,調動干部們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施展才干的舞臺,就一定能把阿里的經濟和各項事業搞上去。”
這一夜,他倆談地區的工作,談當地的優勢,談阿里的未來,越談越興奮。電池用完了再換上一節,爐火不旺了再添上幾塊焦炭,一直到曙光初露。
4月25日,孔繁森主持召開地委、行署聯席會議。他給大家布置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尋找阿里發展的優勢,從困難中尋找光明的前途。
會后,孔繁森和地委、行署其他領導成員分頭帶隊到基層調查研究。
到阿里赴任前,孔繁森已把自治區的各有關部門跑了個遍,將阿里地區的自然概況和歷年來經濟統計數字都抄在筆記本上。為了進一步摸清阿里的情況,他一個縣、一個區、一個鄉地跑。從措勤到札達,從普蘭到日土,實地考察,求計問策,尋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在阿里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從南方的邊境口岸到藏北大草原,從班公湖到喜馬拉雅山谷地,全地區106個鄉,他跑了98個,行程8萬多公里。
孔繁森
我要用實際行動證明黨的干部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我要給西藏人民留下一個深深的腳印。
|
阿里地廣人稀,面積30.5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兩個山東省,而人口只有6萬多。有時,開著越野車在空曠的荒野上奔波一天也看不到一戶人家、一頂帳篷。餓了,他們就吃口風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來的雪水。旅途雖然艱苦,但孔繁森卻風趣地對隨行的同志說:“高原上的水絕對沒有污染,是世界上最優質的礦泉水,等開發出來得用美元來買呢!”他那樂觀的情緒,常常感染著周圍的同志。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在高原生活,一場嚴重的感冒有時也會奪去一個人的生命。而孔繁森恰恰一到阿里就感冒了,咳嗽不止。為了不耽誤工作,他就大劑量地服藥。病情重了,就一邊輸液,一邊工作。一個多月下來,體重減輕了14公斤。由于過度勞累,他的直腸纖維瘤復發,鮮血浸透內褲,可他一直瞞著別人。等大家都入睡后,他才把內褲換下,悄悄洗干凈。
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阿里經濟發展的思路在孔繁森的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在地委、行署聯席會議上,孔繁森列舉了阿里發展的六大優勢:畜產品優勢、礦產品優勢、旅游優勢、邊貿優勢、政策優勢、人口少的優勢。
“率領群眾致富,是我們的天職。每一個黨員干部,都應當與人民同甘苦、共命運。這樣,我們黨才有威信,國家才有希望。阿里雖說偏僻落后,但發展潛力也很大。關鍵是要帶領群眾真抓實干。我有信心和全地區人民同舟共濟、艱苦創業,共同建設一個文明、富裕的新阿里?!?
孔繁森激情滿懷的講話,使在場的干部熱血沸騰。
艱難困苦,對于弱者來說是可怕的,而對于堅強的共產黨人來說,則往往是一種無聲的召喚。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1994年初,正當孔繁森帶領全地區人民為實現阿里發展的宏偉藍圖而奮斗時,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雪席卷了阿里高原。
漫天大雪,吞沒了農田、牧場和村莊。凜冽的寒風,把各縣受災的消息傳到獅泉河。
“立即行動起來!到災區去,到群眾中去,組織抗災,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痹诳追鄙膸ьI下,地委、行署迅速組織了十多個工作組分赴各災區。厚厚的積雪封死了道路,他們就用鐵鍬挖,用汽車碾。大家只有一個信念:盡快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災區。
在革吉縣和改則縣,孔繁森目睹了暴風雪給牧民造成的嚴重危害:大片大片的牧草被冰雪覆蓋,成群成群的牲畜因凍餓而死,許多群眾陷入缺衣少糧的困境。
孔繁森的心在顫抖!
他挨家挨戶地走訪災民,分發救濟糧和救濟款。風雪中,他高聲地鼓勵大家:“有黨和政府在,再大的災害也壓不垮我們。我們一定能幫助大家渡過難關!”
2月26日,孔繁森來到受災最嚴重的革吉縣亞熱區曲倉鄉。這里海拔5800米,是阿里最高的一個牧業點。鄉黨委書記嘎瑪欽堯愁眉不展地說:“大雪連續下了一個星期,最深的地方沒到膝蓋。全鄉有8人被凍傷,牲畜大部分死亡。”
孔繁森心情沉重地把全鄉每戶牧民的損失情況一一記在筆記本上,然后用堅定的語氣對嘎瑪欽堯說:“現在的首要任務是保護人。先保人,再保畜,一定要把群眾的情緒穩住,團結起來同災害作斗爭,盡量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span>
雪花在凜冽的寒風中狂飛亂舞。一會兒工夫,大家都變成了雪人。人們穿著大衣,還是感到陣陣發冷。臉、手和腳都被凍得失去了知覺。孔繁森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媽把外衣脫給了在風雪中哀嚎的小羊羔,自己卻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凍得瑟瑟發抖,他的眼睛濕潤了。他用手捂住臉,強忍著不讓淚水流出來,猛地轉身回到越野車上脫下自己的一套毛衣毛褲,遞給那位老阿媽。老阿媽伸出已經凍僵的雙手,接過那還帶著體溫的毛衣,嘴唇顫抖著久久說不出一句話。
頂風冒雪,孔繁森背著他每次下鄉都隨身攜帶的小藥箱,走村串戶,慰問受災群眾,給被凍傷的牧民們看病。他早年在部隊醫院當過兵,粗通醫術。來西藏工作后,為了解決當地缺醫少藥的困難,他做了大量工作。每次下鄉前,他都要買上幾百塊錢的藥,為農牧民看病治病。一次,有位70多歲的藏族老人肺病發作,濃痰堵塞了咽喉,危在旦夕。當時,沒有其他醫療器械可用,孔繁森就將聽診器的膠管伸進老人嘴里,又對著膠管將痰一口一口地吸出來,然后又為老人打針服藥,直到轉危為安。
雪越下越大,風越刮越緊。長時間的高山反應,持續不斷的超負荷工作,使孔繁森本來就帶病的身體更加虛弱。他感到眼前陣陣發黑,身上不住地冒虛汗,但還是堅持著給凍傷的牧民一一做了檢查。爾后,又把解決曲倉鄉受災牧民的搬遷、轉場和買牛的資金及口糧、油料等問題一一研究落實,直忙到凌晨2點多鐘,才躺下休息。
夜,很深很深了??耧L仍在不停地呼嘯。奔波勞累了一天的孔繁森躺在帳篷里,劇烈的頭疼使他怎么也睡不著。凌晨3時許,他感到心跳加快,胸悶氣短,天旋地轉。有高原生活經驗和醫學常識的孔繁森,預感到死神正向自己逼近……
對孔繁森來說,生與死早已置之度外。在赴藏前,他就請人寫過“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進西藏后,他又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豪邁誓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那遠在家鄉的老母親和妻子、兒女?;杌璩脸林校钪H人的名字……想著,想著,淚水掛滿了臉頰。他強支起虛弱的身體,打開手電筒,在筆記本上給同行的小梁寫下了這樣的交代:
小梁:
不知為什么我頭痛得怎么也睡不著。人有旦夕禍福。萬一我發生了不幸,千萬 不能讓我母親和家屬、孩子知道。請你每月以我的名義給我家寫一封平安信。我在哪里發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
這一夜,孔繁森終于挺過來了。他,沒有倒下。
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奮戰,阿里地區的各族干部群眾在地委和行署的領導下,終于戰勝了雪災,全地區沒有凍死、餓死一個人。但這場雪災畢竟也給阿里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雪災和連續幾年的旱災、風災,使孔繁森深深感到:光靠救濟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自然災害的威脅,只有盡快建立起抗災防災基地,才能使群眾具有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他在地委、行署聯席會議上提出了這一想法,得到大家一致贊同。
這一年7月,孔繁森在北京參加中央召開的第三次西藏工作會議后,沒有立即返回,他要利用這個機會當面向中央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陳述想法,爭取支持。當時,他母親正臥病在床,水米不進,家里幾次催他回去,可為了阿里地區6萬多群眾,他只好在心里默默地為母親祈禱、祝福。
孔繁森
每當我看到這些孤寡老人,就像見到遠在家鄉的老母親。
|
7、8月份的北京,正是酷暑季節,孔繁森頂著似火的烈日,一個部委一個部委地匯報災情。中午實在熱得不行,就到有空調的商店里避一避。餓了,就在附近的小攤上吃碗面條。次數多了,隨行的同志難免有些抱怨:在攤上吃,既不衛生,也太簡單,而且有失地委書記的身份??追鄙軇痈星榈卣f:“想想災區那些還在 餓肚子的群眾,大魚大肉咱能吃得下嗎!”
在北京的20多天里,孔繁森先后跑了十多個部門,每到一處,他都把記錄阿里災情的錄像帶放給有關同志看,一邊放一邊講災區群眾的困難,說那里條件的艱苦,談建設防災抗災基地對阿里的特殊意義,人們無不為他的一片赤誠所感動。
阿里的災情引起有關負責同志的重視,破例為阿里解決了一大筆救災款和項目資金。資金落實后,孔繁森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他知道,西藏和平解放40多年來,中央對西藏的財政補貼和基本建設投資累計達200多億元。這次西藏工作會議上,又確定了總投資23.8億元的62個援藏項目。他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中央對西藏這樣關心和支持,如果自己做不好工作,怎能對得起黨,對得起藏族群眾?
返回阿里后,孔繁森向地委和行署干部迅速傳達了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會議和自治區黨委四屆六次全會的精神。他說:“中央關心西藏,全國人民支援西藏,我們怎么辦?”他和地委、行署一班人提出,要以“新的精神面貌,新的思維方式,新的工作思路,新的行動姿態,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努力開創阿里工作新局面”。
在孔繁森等地委、行署一班人的帶領下,阿里的經濟有了較快發展。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1993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1.1億元,比上年增長6.87%。一幅全面振興阿里經濟的宏偉藍圖,正在這雪域高原上成為現實:
――2000千瓦的朗久地熱電廠重新發電,高原的夜晚不再漆黑,明亮的燈光同天上的星星交相輝映;
――年產值可達上億元的山羊絨梳絨廠和魚骨粉加工廠、硼礦脫水廠、水泥廠等相繼在空曠的荒原上拔地而起,隆隆的機器轟鳴聲打破了千年的沉寂;
――隨著普蘭、什布奇口岸的開通,至邊境強拉山口公路的竣工,阿里高原向世界進一步敞開了開放的門……
三個藏族孤兒,900毫升鮮血。他向人民奉獻的是比血還濃的熾熱情感,是博大、深沉和無私的愛
擺在記者面前的,是解放軍西藏軍區總醫院血庫一張獻血證明,上面寫著:
茲有孔繁森同志于1993年曾先后三次來我庫自愿獻血900毫升,已按醫院規定付給獻血營養費900元整。
在這張獻血證明的背后,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地震。當時在拉薩任副市長的孔繁森立即趕赴災區。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三個失去父母、無家可歸的藏族孤兒曲尼、曲印和貢桑哭喊著撲到他的懷里??追鄙瓝嵛恐齻€孩子:黨,就是你們的親人。一定會讓你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子住,還要送你們上學。他囑咐當地干部務必要安置好這三個孩子??追鄙o張地忙于救災,也一直牽掛著三個孩子。不久,他再次來到羊日崗鄉,決定親自承擔起撫養這三個孤兒的責任。
一個人孤身在外,又要工作,又要帶孩子,辛苦和勞累可想而知。晚上,工作了一天的孔繁森回到家,先要給孩子們做好飯菜,然后再教他們讀書認字。夜里,就和孩子們擠在同一張床上。那時,曲尼12歲,曲印7歲,貢桑只有5歲,睡覺時經常把尿撒在床上,他就不厭其煩地換洗床單。節假日,只要有空,他總要帶孩子們去商店、逛公園,給他們買衣物,陪他們玩,就像對待他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
一天深夜,曲印突然肚子疼得“唉喲,唉喲”叫個不停??追鄙瓘乃瘔糁斜怀承?,他爬起來給曲印吃了藥,可還是不行。孔繁森著急了,背起孩子直奔醫院,整整忙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疲憊不堪地回來。
看到孔繁森一人撫養三個孩子負擔太重,拉薩市市長洛桑頓珠領走了曲尼。
生活條件變了,曲印和貢桑吃東西也開始挑剔起來??追鄙X察到孩子的這一細微變化,就對辦公室的小崔說:
“我想請你把孩子們帶回羊日崗鄉去看一看。”
“他們的父母都不在了,看個啥呀?”小崔不解地問。
“讓孩子們走一走家鄉的土路,看一看家鄉的山水,再過幾天家鄉父老鄉親的生活?!闭f著,孔繁森把曲印和貢桑喊了過來,他撫摸著兄妹倆的頭語重心長地說:“記住,永遠別忘了自己的家鄉,將來長大了,好好建設自己的家鄉?!?
兄妹倆回家鄉生活了5天,回來后好像長大了許多。
盡管孔繁森自己的家庭負擔比較重,但每次下鄉,他總要把錢分給那些生活貧困的藏族群眾,往往剛過半個月,工資就花得所剩無幾,有時連交伙食費的錢都不夠了。收養孤兒后,經濟上更加拮據。過去他一個人,生活上能湊合就湊合,可他不能讓孩子們受委屈。
1993年春的一天,孔繁森悄悄來到西藏軍區總醫院血庫,要求獻血。護士看著他那已經斑白的鬢角,婉言勸道:“您這么大年紀了,不適合獻血?!?
孔繁森連忙懇求道:“我家里孩子多,負擔重,急需要錢。請幫個忙吧!”
護士見孔繁森如此懇切,只好同意他的請求。
殷紅的鮮血,從孔繁森的體內緩緩流進針管。這是一位共產黨員的鮮血,是從一位日夜操勞的領導干部的血管里流出來的血!
孔繁森生活極其節儉,經常吃的是白飯就榨菜,工作一忙,開水泡饅頭和方便面也是常有的事。他穿的許多內衣打著補丁,連塊香皂都舍不得買。每次去拉薩回阿里,他總要買上一些價格低廉的生活日用品,因為有地區差價,這樣可以省點錢??追鄙瓕ψ约?,就是這樣節儉、吝嗇,而對他人、對藏族同胞,卻是那么慷慨大方。在西藏工作的近10年時間,他幾乎沒有往家里寄過錢,省下的工資,大部分花在藏族群眾身上。為此,他曾多次流露出對家人的內疚之情。但為了幫助那些有困難的藏族同胞,他只好委屈自己的家人。
孔繁森是清貧的,同時也是富有的。他擁有人世間最美好的心靈,最豐富的情感,最高尚的精神境界。
“太陽和月亮有著同一個母親,她的名字叫光明;漢族和藏族擁有同一個母親,她的名字叫中國”――這是孔繁森非常喜愛的一首歌。他曾多次對人這樣講,每當看到藏族的老人,就會想到自己的父母;每當看到藏族的孩子,就仿佛見到自己的兒女。在拉薩當副市長期間,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會福利院,他走訪過48所,把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送到孤寡老人和孩子們的心田。
孔繁森
為為滴盡最后一滴血,讓別人灑下誠實的淚珠,數一數,那就是人生價值的珍珠。為神圣使命而犧牲,無論在哪里都值得。
|
在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桑達鄉敬老院里,有個叫瓊宗的老人,至今保存著孔繁森送給她的一雙棉鞋。老人永遠不會忘記那個隆冬的早晨,孔繁森副市長冒著寒風來到敬老院,發現老人的鞋子破了,腳被凍得又紅又腫,便心疼地把老人的雙腳抱在自己的懷里。第二天,他又托人給老人送去了一雙新棉鞋。不久,他又給敬老院的老人們送去了半導體收音機。接過孔繁森自己掏錢買的收音機,老人們的眼睛濕潤了。一個叫旺姆的老人激動地對孔繁森說:“還是新社會好哇!要是在解放前,像您這樣的崩布拉(當官的)連見都見不到呀!”離開敬老院時,老人們自動站成一排,依依不舍地為他送行。
有一次,孔繁森到拉薩市林周縣阿朗鄉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走進一個房間,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爸的腳因燙傷潰爛發炎了,便打開隨身攜帶的藥箱,為老人擦洗涂藥,然后用紗布把腳裹好,還把自己穿的灰色風衣脫下來披在老人身上。臨走時,他又掏出身上僅有的30多塊錢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感動得直掉眼淚,口中不住地念叨:“活菩薩,活菩薩!”
孔繁森在阿里工作時,一天,他到噶爾縣門士區檢查工作,看到草灘上有幾間土坯房,聽說那兒住著兩位孤寡老人,便走了過去。他推開門,借著火塘的光亮,看見一位藏族老阿媽有氣無力地靠在墻上?!鞍尷?,黨派我看您老人家來了!”說著,他隨手摸了摸放在地上的口袋,糌粑不多了;又搖了搖一旁的酥油茶壺,也快空了。原來,政府給老人的這個月的生活費已經花光了??追鄙R上掏出200元錢給隨行的同志:“快去給老人買些茶葉、食鹽、酥油和大米來?!闭f著,他又轉身走進另一位孤寡老人的家,只見老人病著躺在一張破羊皮上。孔繁森心情沉重地對區里的干部說:“馬上請醫生來給老人看看病,另外再買塊床墊來,要厚,要暖和。”從那以后,只要有人去噶爾縣,孔繁森必定要托人給這兩位孤寡老人捎些錢、糧食和衣物。
沒人能說得清,像這樣的事孔繁森做了多少件。有人說,他做的好事就像盛開的邦錦花,灑滿草原。也許在有些人看來,這些事太普通,太平凡了。然而,就像那奔騰浩蕩的雅魯藏布江,最初的源頭不過是阿里高原上的一條小溪,正是這點點滴滴的平凡小事,鑄就了一個共產黨員品格的崇高和偉大。
“冰山愈冷情愈熱,耿耿忠心照雪山?!闭缈追鄙谝皇自娭兴鶎懀炎约阂活w火熱的心獻給了西藏高原,獻給了黨的事業。他對藏族同胞的愛、對祖國人民的愛,就像高原上的藍天一樣,那樣地純潔,那樣地深沉,那樣地博大。他始終在努力實踐著自己最喜愛的那句名言:“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令人痛惜的意外事情發生了。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的途中,在一場車禍中不幸殉職,時年50歲。噩耗傳到阿里,傳到拉薩,傳到山東,人們簡直不敢相信。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人們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時,看到兩件令人心碎的遺物:一是他僅有的錢款——8.6元;一是他的“絕筆”——去世前4天寫的關于發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
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遺產,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
雪山含悲,江河嗚咽。
許多人站在孔繁森的遺像前泣不成聲,淚如雨下。數不清的哈達敬獻在他的靈前,堆得像潔白的雪山。
在阿里,在拉薩,在聊城……成千上萬的人在呼喚著同一個名字――孔繁森。
“波拉,波拉(爺爺)!您不能走,我們舍不得您哪!”孔繁森收養的兩個藏族孤兒,捧著他的遺像哭干了眼淚,哭啞了喉嚨。
“孔書記,我的好書記,讓我替您去死吧!”孔繁森身邊的一位工作人員雙膝跪地,兩手深深插進墓穴的黃土,嚎啕大哭,悲痛欲絕。
一位藏族老人匍匐在孔繁森的靈前,大聲哭喊:“孔書記,您不該去呀!您對阿里恩重如山,我們不能沒有您?。 ?
阿里的一個畫家虔誠地跪在孔繁森的遺像前,一邊落淚,一邊為他畫像。畫了一夜,也哭了一夜。當畫稿完成后,他將畫筆折成兩截……
“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一幅幅低垂的挽聯,訴說著人們的巨大悲痛,傾吐著人們的無限哀思和崇敬之情。
就像那許許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熱血和生命都獻給了西藏高原的先輩那樣,黨和人民的好兒子孔繁森,也把他那高大的身軀融入這片壯麗、神奇的土地,在無數人的心中樹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